第一章
尊称渡边一夫为“渡边老师”,非常看重那本书。不仅如此,父亲借着那本书摆脱对生命的不安,将之奉为圭臬,简直当成金科玉律。
在“渡边老师”的那本书中,一篇文章探讨的议题是“宽容的人为了保护自己,是否该对不宽容的人采取不宽容的态度”。
“简单地讲,就是好人面对坏人时,是否该保持善良的心?”
“大致上是这个意思。”
“山野边,这种议题找得出答案吗?”
“文章的开头,‘渡边老师’便下了结论。”
“结论是什么?”
“宽容的人‘不该’为了保护自己,对不宽容的人采取不宽容的态度。”
“喔……”箕轮显得有些失望,大概认为这只是逃避现实的理想主义吧。“意思是,不管遭受何种对待,都必须忍气吞声?”
“暂且不谈‘渡边老师’的主张,纵观人类的历史,可找到许多宽容的人对不宽容的人采取不宽容态度的例子,也就是好人对坏人展开反击的例子。‘渡边老师’认为这样的结果无可厚非,但必须极力避免。”
“加油吧,宽容的人!”箕轮说道:“这让我想起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甘地。”
“没错。”父亲逝世后,我反复读那本书。并非因为是父亲的遗物,而是内容相当发人深省。虽然写的尽是悲观的事,却有蕴含微小希望的成分,读着颇受鼓舞。
“箕轮,我最近常常想,小说若以皆大欢喜的天真结局收尾,读起来很没意思。但同样的剧情发生在现实中,往往能带来极大的感动,不是吗?”
“怎么说?”
“例如,小说里描写‘交战各国的首脑握手言和’之类的剧情,读者肯定嗤之以鼻,可是换成现实,反倒会跌破众人眼镜。敌对的国家突然缔结友好协定,还有什么比这更振奋人心的消息?”
“要是现实中发生这种情况,八成会有人跳出来嚷嚷‘背后一定有鬼’。”
<hr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