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南湖烟雨
血印清标
嘉兴。
三塔湾的景色,在晚秋,秋风落叶,夕阳云烟,它是苍凉而美丽的,而此刻——
此刻是暮春,暮春的三塔湾,清水涟漪,绿阴青波,如果是黄昏,斜阳将小河边三座并不甚高的宝塔的塔影,长长地印在莺飞草长的大地上,那色彩的美丽谐和,景物的清幽美丽,更是无与伦比。
西去三塔一箭之遥,耸立着参天的丹枫黄柏,林木隐映中,红墙丹楹,便是京祀千秋岳穆王的“岳王庙”。午时,暮春的骄阳,已有了几分燠热之意,岳王庙石阶前,却寂然伫立着一个锦衣华服,风姿如玉的少年。
他负手而立,目光如剪,顾盼之间,神采照人,但是在他那一双斜飞入鬓的剑眉之中,却似隐含着一种等待的沉郁。
他在等待着什么?
再去岳王庙一箭之遥,在那清水流波的城河之边,也有着一座庙宇,庙内耸立着一根石坊巨柱,柱上赫然有血痕宛然,谣深入石!这——
便是血印寺,含蕴着一段壮烈、凄惨而又动人的故事的血印寺。
血印寺外,声声马嘶。
一排绿阴树下,系着七匹健马,马上鞍辔鲜明,显见得马主不是高官贵绅,便是江湖大豪。
血印寺内,声声人语。
正殿石阶前,傲然伫立着两个身躯瘦长、目光如鹰的汉子,其中一人,右臂空空,一只衣衲,缚在腰间的丝绦上,眼望着寺东那根石坊巨柱,正在凝神倾听着肃然站在他们对面的一个面如满月的僧人口中所说的故事。
还有五个年轻力壮,神色剽悍的长衫汉子,垂手恭立在他们身后,这五人目光流转,东张西望,心神却不知在想些什么,但脸上却极力作出恭谨的神色来,显见得是那两个瘦长汉子的弟子家奴。
他们不问可知,便是扬名河朔的武林大豪“河朔双剑”汪氏昆仲和他们的五个弟子。
那面如满月的僧人,身穿着一身月白僧衣,不但衣履整洁,而且神态清俊,吐属俊雅,正是这种名迹胜境中驻锡僧人通有的形状,此刻他一手挽着一串檀木佛珠,一手遥指着那石坊巨柱,娓娓说道:“数十年前,倭寇白海上来,劫袭东南数省,而嘉兴被祸尤烈,尝掠货财妇女,贮于敝寺之中,再率众往攻桐乡。”
他垂目长叹一声,又道:“那那时贫僧虽还未人世,但听得诸师相告,数百妇女,在寺中日夜悲泣,惨不可闻,此时敝寺方丈,乃妙谛祖师,妙谛祖师上礼天心,闻之恻然,遂醉守者,开门放之,令各取金逃去。
“妇女中有言恐累及祖师者,祖师云:‘吾以一身而救数百人之命,虽死何伤。’于是众皆罗拜,四散而逸!”
“河朔双剑”虽乃生性阴鸷的武林枭雄,但此刻亦不禁为之耸然动容。
汪一鸣长眉一展:“这妙谛禅师,倒是个磊落丈夫。”
那僧人长叹一声,接道:“当时祖师弟子皆劝祖师同逃,祖师曰:‘不可,吾若一走,则追者立至!’竟独留以待之,既而守者酒醒,知而亟询,祖师便道:‘适见韦尊者以宝杵击门开,导之使去,吾不敢阻也。’唉——佛家虽戒妄语,但祖师具大慈大悲之心,自当别论,守者素畏鬼神,闻言色变,且正病酒,弱不能行,竟监守祖师,以待寇归。”
他语声清朗,语句更典雅动人,娓娓道来,连那五个心猿意马的年轻汉子,闻之也不禁动容。
他长叹又道:“未几倭寇归来,知妇人仍祖师所放,因重笞守着,而缚祖师于石柱,丛矢射之,祖师乃西归,寇复堆薪焚之,寇平之后,受祖师大恩者,拾祖师骨烬葬于寺后,唉——那石柱之上,自此血痕印石,至今数十年矣。”
“河朔双剑”一齐随着他的手指望去,望见那石柱上的血痕,不禁个个色变,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