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前主席和小于秘书都听得入神,小于说:“华夏民族真是多灾多难。不过从另一方面说,华夏民族的再生能力也是超强啊,得位列世界前茅了吧。”

    姜宗周说:“没错。我查过资料,说中国,特别是北方,几次外族入侵或内乱时,汉人都几乎被杀光,五胡乱华时把汉人杀得只剩下几百万。我敢说,别看咱们是地道的汉族,身上肯定都有胡人的血脉。”

    主席说:“你说的这些胡人都已经汇入中华民族了。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过一句话:中华民族一向看重文化之大同,不计较血统之小异。我引的不一定是原话,意思不会错的。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对。”

    主妇突然在厨房里喊丈夫。丈夫去了,两人在里面嘀咕了一会儿,少顷,两人一块儿出来,姜宗周惊喜地看着前主席,“你是……主席?”

    前主席笑着说:“我是干过这个职务,早退休了,十一年了。”

    姜宗周跌足道:“你看我这双眼,你看我这双眼!难怪俺家那口子老说我眼拙!”

    “不是你眼拙。我自打留了胡子,对着镜子都快认不出自己了,哈哈。”前主席笑着说,“把那个官称忘掉吧,还是像刚才那样喊我老哥,这个称呼最亲热。”

    姜宗周喜笑颜开,“老——哥,我哪辈子修的福,能有你这样的贵人上门。”

    姚明芝也欢喜得手足无措,连连说:“想不到,想不到,能在我这茅屋里招待国家主席。”

    “我是专程来感谢二老的,感谢你们培养出这么好的儿子。详情我不说了,反正小姜夫妇为国家做出了极重要的贡献。”

    姜宗周说:“俺俩才要谢你们哩。都是你们培养的,如果牛牛一直待在家里,顶天了是个医术不错的小姜先儿。”

    姚明芝太兴奋,有点儿管不住舌头,“主席你不知道,老百姓都念叨着你在位时的好年景。自打你退休这十年来,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紧巴啦。”

    于秘书知道这句话很不得体,迅速看一眼主席,想把话头岔开。主席微微摇头止住他,坦率地说:“大妹子,这不能怪现任主席啊。这些年全力发展军备,经济确实受了很大拖累,但这项政策是我当政时定下的,要怪只能怪我。”

    姜宗周生气地斥责妻子:“明芝,不会说话你就别说!做饭去吧。”妻子讪讪地去了,他回过头对主席说,“娘儿们家头发长见识短,主席你别在意。老百姓都理解的。俺们知道——现在那个隐形飞球不是秘密了,老百姓都知道了。既然别国有这种厉害武器,咱们当然得对付它。要不,不定哪天它会鬼鬼祟祟飞过来,把炸弹核弹什么的扔到咱头上。到那时,日子过得再好有啥用?屋里有座金山也保不住!主席,俺们都理解,裤带勒得再紧也会支持国家。其实俺家那口子也是理解的,她刚才是口不应心。”

    前主席感激地点点头,没有再多说。

    午饭做好了,四个人觥筹交错。于秘书对二老夸姜元善,说他是眼下全军最年轻的少将,最年轻的副部级,非常能干,前途无可限量。姜宗周的脑瓜儿一点儿也不迟钝,听了这话马上悟到,前主席亲自登门拜访肯定有重要原因吧。不用说,他定是奔着儿子来的,是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最后一次考察。这些年他对儿子有一些新看法,为了国家,为了儿子,他要把自己的看法和盘托出,不藏不瞒。

    午饭后,前主席让于秘书一个人去参观公园里的望乡台,他想单独和姜家父母谈谈。主妇为他们沏上绿茶,去厨房里收拾碗筷。

    主席说:“姜老弟,我来这儿,还想为另一件事感谢你和弟妹。我知道十六年前,你俩为了替国家负责,曾对世杰所长披露了儿子的隐私。虽说对牛牛那件童年错事我们并不看重,但对你们这样大义昭昭的父母,我们从心里佩服。你们堪比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与吾同在简介 >与吾同在目录 > 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