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霹雳
们等会吧,这至少需要十分钟,这声音不好听是不是?”
那放电的声音虽不高,但就像用指甲抓玻璃,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我问:“像刚才那样的高强度瞬间放电可以进行几次?”
“那要看超导电池的容量和数量了,像这架直升机,可以进行8到10次,但我们不能用那种方式排出剩余电能。”
“为什么?”
“人家会抗议。”林云指指北面,我看到那离基地不远,有一片豪华别墅区,“本来基地应该建在远离市区的地方,但由于种种原因建在这,后面你就会看到,这个错误的后果可远不止是噪声扰民。”
剩余的电能排放完后,林云带我去看了直升机上的设备,我不熟悉机械和电子,看不太明白,但那个圆柱形的超导电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们怎么说这个系统不成功呢?”我问,同时从心里惊叹刚才看到的那一切。
“杨上尉是38军陆航团的攻击直升机飞行员,他最有资格做结论。”
我想起了那位球状闪电目击者,但眼前这位显然更年轻,他说:“我第一次见到这东西时确实兴奋了一阵,当时觉得它的意义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它将使武装直升机的对地攻击能力大大提高……总之我就像一战中的飞行员见到今天的导弹那样兴奋!但很快知道,这不过是个玩具。”
“为什么?”
“首先是射程,超不过100米,否则就放不出电来。100米,手榴弹都能投那么远。”
林云说:“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这已经是射程极限了。”
这点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要想产生自然雷电那长达几千米的电弧,超导电池所具有的能量是远远不够的,即使这种能量可能通过包括如核反应之类的某种渠道产生的话,从武装直升机到驱逐舰等等现有武器平台也承受不了这样大的能量发射,它们在发射闪电时可能首先把自己击毁。
上尉说;“还有一点就更可笑了……还是让林博士自己说吧。”
林云对我说:“你可能已经想到了。”
这次我是想到了:“你可能是指放电的另一极?”
“是的,”林云指着远出那放置着仍在燃烧的废油桶的红色正方形区域,“我们预先使那个红色的区域内带上1.5库仑电量的负电荷。”
我考虑了一下:“能否用诸如辐射的手段从远程给目标区域充入电荷呢?”
“开始就是这样考虑的,并且远距离充静电设备是与这套放电设备同时起步研制,但在技术上十分困难,特别是在实战条件下,要有效打击移动目标,就需要在一秒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对目标区域的充静电过程,这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林云叹了一口气,“正如上尉所说:我们造了个玩具,表演一下吓唬吓唬人还可以,却没有任何实战价值。”
接下来,林云带我去看下一个项目,“这可能是你最感兴趣的,”她说,“在大气层中制造闪电。”
我们走进了那幢高大的宽顶建筑,林云告诉我这是由一个大型库房改建的。高高的穹顶上,一排泛光灯照亮了这广阔的空间,我们的脚步声发出回响,林云的话音也产生了悦耳的回音。
“常见的由雷雨云产生的闪电,人工大规模生成比较困难,军事上价值也不大。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产生干闪电,就是由大气中带电空气产生的电场放电形成的闪电,与云没有关系。”
“这你在泰山时就说过。”
林云让我看靠墙安装的两台机器,它们每台有一辆卡车大小,主要部分是一个高压气包,样子像大型空气压缩机,“这是带电空气生成器,它吸入大量空气,使其带电荷后排出,两台分别生成带正负电荷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