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晴空霹雳


    我看到从每台生成器中通出一根粗管,在地上贴墙放置,每隔一定距离就从粗管上垂直接出一根细管,细管的总数有上百根,它们成一排垂直固定在高高的墙上,分别通向一高一低两排出口,林云告诉我,那两排喷口分别喷出带正负电荷的空气,在大气中形成放电电场。

    这时我看到有人用滑轮把一架小模型飞机吊到两排喷口中间的高度上,林云说:“那就是要击毁的目标,用最便宜的那种,只能飞直线。”

    转了一圈后,林云把我带进了建筑物一角 的一个小房间里,这个小房间实际上是一个镶了玻璃的铁笼子,里面有一个仪表台。

    林云说:“闪电一般打不到这里的,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建了一个有屏蔽作用的控制间,这实际上是一个法拉第笼。”她又递给我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副耳塞,“声音很响的,不戴耳塞会对听觉造成损坏。”

    看到我戴上了耳塞,林云就按下了控制台上的一个红色按纽,那两台机器轰鸣起来,高墙上那两排喷口分别喷出红蓝两色的雾气,在穹顶上的泛光灯照耀下,形成很奇特的景象。

    林云说“带电空气本是无色的,这样是为了看得清楚。使空气带电的方法是在其中加入了大量的带电荷的气溶胶粒子。”

    那红蓝两色的空气越积越多,在我们上空形成了均匀的两层。仪表盘上有一个发红光的数字在跳动,林云告诉我这显示的是正在形成的电场的强度。几分钟后,蜂鸣器尖叫起来,指示电场强度已经达到预定值。林云又按了一个按钮,那架刚才吊上去的小飞机飞了出来,当它飞到那红蓝两色的空气层中间时,一道闪电出现了,这闪电亮度之高,使我的双眼一片昏花;同时我听到一声炸雷,虽然带着耳塞,这巨响仍惊心动魄。视力恢复后,我看到那架小飞机已经变成一团小碎片,像 一把由无形的手撒出的碎纸那样纷纷扬扬落下来,在小飞机最后到达的位置上,有一团黄烟在渐渐扩散。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问:“是那架小飞机触发了闪电吗?”

    “是的,我们使大气电场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一定大小的导体进入电场范围内都会触发闪电,像一个空中的地雷区。”

    “你们进行过户外试验吗?”

    “进行过很多,但不能给你演示了,做一次这种试验投入是很大的。户外大气中施放带电空气的管道是用系留气球吊在空中的,每个气球吊两个管道,有一高一低两个喷口,分别施放带正负电荷的空气。建立大气电场时,几十甚至上百个这样的气球排成一排,组成高低两排喷口,以在空中形成正负带电空气层。当然,这只是一个实验系统,在实战中可能采取别的施放方式,如飞机施放,或从地面的火箭施放等。”

    我想了想说:“外面的大气可不是静止的,空中气流会把带电空气层吹走的。”

    “这确实是一大难题,最初的考虑是用在上风带进行不间断施放的方法,在要防守的目标上空形成一个动态稳定的大气电场。”

    “实际的试验结果怎么样呢?”

    “基本是成功的,正因为成功,才发生了那次事故。”

    “怎么回事?”

    “在进行大气层造雷试验之前,我们是充分考虑了安全问题的。只有在风向安全时我们才进行试验。试验中建立的大气电场的稳定性有时超出我们的预料,会被风吹出很远的距离。试验过程中,在基地的下风地区不断传来晴天雷电的报告,最远的一次发生在张家口地区。但这些雷电都没有造成什么损害,因为它的影响也不过相当于一场小型雷雨。大部分的风向都是安全的,甚至对着市区的风向我们也不认为有什么特别的危险,但有一个风向例外:对着首都机场的风向。这种大气电场对飞机特别危险,因为与雷雨云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球状闪电简介 >球状闪电目录 > 晴空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