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少年人的愤怒
么多灾民,是因为有人故意散布谣言,京师无限期放粮,将很多流民骗到了京师一带。
但是今年的灾情缓解的情况,我想大家都清楚的。
扬兄可知为何?”
李东阳顿了顿,救下道:“顺府一地,虽然灾情格外的严重,而且战乱频频,但是却收容了外地的流民过了四十万。
这个人数一直处于增加状态,更难能可贵的是,秩序井然,没有病疫,灾民有地方安置,也没有生暴乱。
这在往年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此时咱们面对的可是灾和并行,纵观历史,很多王朝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多数挺不住就散架了。
咱们的大明能够做到现在的模样,真的不容易。”
“哦。”
杨延和听李东阳起此事,点了点头。自从朝局混乱之后,杨延和将更多的心思放在朝局的争斗之上。<>
他更希望的是在这次中,好好表现自己,博取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对于老百姓的安危,他反而不怎么伤心了。
听李东阳提起此时,才大概知道了顺府灾情的情况。
“哎,扬兄,你是放着真正的大贤不向我们推荐,反而推荐一个性子尚未磨砺的孩子,真的让我不知道该什么。
当下灾情处理全都是顺府和沧州府义塾的联合做出了的条陈。
你扬兄对大明最大的贡献就是教育出来忠武侯这个好学生啊。顺府尹期间,他挖掘了王阳明和严嵩两个新人,一文一武各有千秋,一时间难有可以比拟者。
此外,义塾中招收了不少江南的学子,这些学子不来对于实用之学便有所涉猎,如今进入了朝中做事,应对灾荒,也是如鱼得水,做事情非常有忠武侯的风范。
我以为你前来是向我推荐忠武侯手下的能人,毕竟那是你的学生的学生,也算是你的徒子徒孙了,谁曾想到你推荐个孩子。”
李栋笑得杨延和有些尴尬。
杨延和苦笑道:“一码归一码,陈生那孩子的学生,跟我可没有什么关系,那些西学,还有那些实用之学,我是教不了的,我也不是那种沽名钓誉之人,自然不会将这份荣誉放在自己身上。
他们有多大的能耐,我自然不清楚,自然不好意思开口为他们求情了。
倒是我这孩子,经义的本事已经继承了我不少本事了,我是希望他能为朝廷卖些力气啊。”
为了儿子,杨延和也只能顾不得那么多面子问题了,开口解释了一番。
谢迁一直没有开口,见到杨延和不肯放弃,便继续道:“俗话,举贤不避亲,扬兄推荐你自家的孩子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眼下的时局动荡,你让他一个娃娃卷入这混乱的时局合适吗?你且看他如何对待我那吓人的,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这证明什么?这证明这个孩子傲气太重,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此时让他出仕,是毁了他。
你若是真的希望他成人,长大本事,不若将他放进忠武侯的军中,磨练几年,将他身上的傲气磨光,兴许真的有一成为传世的圣贤。
适才考究了一番,这经义之道,他确实比同龄人强太多。”
杨延和摇摇头道:“这合适吗?我这儿子毕竟是读书人,让他去参军,岂不是自降身份。”
“呵呵,扬兄有些偏见了,不论是强汉还是盛唐,朝中的官员,有多少是从军转政的,你能他们身份卑微吗?
况且你也看见圣上是如何宠爱忠武侯的,怕是以后我朝武官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让贵公子去军中磨砺几年,也算是一段宝贵的经验。
文人去军队带兵打仗的机会可不多,而且又是去她师弟的军中,忠武侯自然不会亏待他的。”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