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田
二亩三分在内,都被国家一个大工厂征用了。征用单位付了村委会一笔征用土地的款子,答应安排三十九名社员进厂做工。那些土地的包产户得到了一年产值的赔偿费,大家都觉得很满意。周锡林言而有信,把应该归他的两个进厂当工人的名额让给了周炳南的儿子和女儿。一度有过的误解消除得干干净净,相互之间的感情十分亲昵。
又过了几个月,传出了一些谣言,说周锡林那二亩三分田地里的三千棵树,是论棵让征用单位赔钱的,有说一棵赔五元,有说一棵赔十元,有说是二十、三十…… 甚至五十的。议论纷纷,又掀起了如浪般汹涌的舆论。为此周锡林不得不辟谣,村主任周国平也说是谣言,不要相信。但对知己人则私底下说道:其实也只拿到十元一棵,也不是锡林一个人装进去的。
这话很难说是真是假。
周炳南当然也听到了,不免也起了疑心。怪不得这位老哥要把尾巴拿回去,大概当时已经知道有了出路。自己种的树,倒他得了很大的好处,很觉得不平。转念又想,这也是周锡林的能耐,倘若这田在自己手里,也不会想到去敲国家的竹杠,这财不是他发得的。周锡林毕竟也做了好事,儿女两个都得益。他周炳南不能贪得无厌,也该心满意足了。
于是他心里也坦然。不管怎样,大家都是在好起来啊!好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