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也是四个字,和小胡那一副规格相同。下联——‘愿闻己过’……写好了吗?横批:‘看你开明不开明?’”

    第二副对联很快又贴在另一个门上了。于是,在县委书记办公室的两个房门上,白纸黑字醒目地贴上了两副对联。

    李向南背着手端详着,“好,很好……”他微微点着头,问道:“康乐,这一副‘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你知道是谁的话吗?”

    “谁的话?”

    “这是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的。每赴新任,他就叫两个人各扛一块高脚牌,一块上是‘求通民情’,另一块上就是‘愿闻己过’。”李向南略含讥讽地笑了笑,“我就不相信我还不如这位明朝人开明。”

    小胡低着头从办公室出来,悄悄往院子外边走。

    “小胡。”李向南叫道,小胡站住了。“我叫你考虑一下政策研究室的工作,你考虑了吗?”

    小胡沉着脸不回答,拔脚又要走。

    “这不是我个人求你写字,有求可以不应,”李向南严肃地说,“这是我代表县委对你的工作要求。”小胡站住了。“有意见尽可以提,工作必须考虑。考虑好了,找我汇报。”李向南严厉地说。

    “我可以走了吗?”小胡垂着眼问。

    “这就是你的政治态度?”李向南一指门上小胡送来的那副对联。

    小胡僵硬地沉默着,过了一会儿冷冷地说道,“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政治态度!”

    李向南阴沉地打量了他一下,“好,那你可以转告所有和你政治态度相同的同志,”李向南一指门上的两副对联,“我的政治态度就是这两句话。一句,求通民情,愿闻己过,欢迎同志们提意见。还有一句,和他们一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不过是各人对‘道’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吧。大家要以国计民生、天下大利为道。失此道,可是难免要众叛亲离的。”

    小胡想说什么没说,走了。

    “看见没有,这就是你付出的代价。”康乐看着小胡的背影说。

    “要想哄着所有人高兴,那就什么改革也不要搞了。即使那样,也无法使所有人高兴。”李向南严肃地说,“该触犯的就要触犯。”

    “李书记,我,咳,我没管教好他。”胡凡一指小胡走出去的院门,气得白胡茬直颤,“你说我该怎么管他?”

    “这已经不是你能管的了,要靠形势发展。”李向南说。

    “李书记,我看他们不像话,胡说八道什么的也有。说你召开提意见大会是……这话我不学了。”

    “有些事不理睬就行了。他打他的,我打我的,明白吗?”李向南说道,这位老干部勤恳老实,但水平低些,看问题简单,“他们胡说八道他们的,咱们抓紧时间干事就对了。好,康乐,你把今天大会上有关事部署一下,我去外面走走。”

    “你不是还要会见欧洲客人吗?”康乐说。

    “不是安排时间了,八点到九点?”李向南答道。

    “剋好地谈一个钟头?”

    “不是都说中国人没有效率概念吗?咱们来一个有的。”李向南笑着说。

    “今天大会,大摊牌?”

    “该摊的牌就摊,我不是一直在摊吗?”

    “你不准备准备?”

    “一边转着一边就准备了。”

    每天早晨在县城里走走看看,这是李向南来古陵后的习惯,也是当县委书记的一种享受。如果他不是县委书记,这每天在街上的散步,兴致就要差得多吧。

    他一边沉思着今天大会上的讲话,一边缓步在街上走着。一个五十来岁的妇女推着一辆清洁车在清扫马路,她直起腰来对李向南拘谨地打招呼:“李书记。”他回了个招呼。一群刚打完篮球的中学生,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新星简介 >新星目录 > 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