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他来了,他们都有些尴尬、不自然,似乎他不该来打扰他们,不该不信任他们,不该干预他们。就好像一群玩得正高兴的小孩见到家长,虽然不得不表现尊重,骨子里却眼巴巴地希望家长不要打扰他们,赶紧离开。他在这班人的眼里读到的就是这种意思。

    他在声色俱厉的讲话中始终能够感到,这些人不过在表现敷衍的尊敬。刘少奇手中一直轻轻转动着铅笔,目光一动不动地直视着前面。邓小平抬着头,似乎在聆听他的讲话,又时而低下头看看手中的材料,记几个字,其实,那神情是在想其他事情。这是他自遵义会议执掌权力以来,首次被冷落、被顶撞的会议,在毛泽东心中留下了极为强烈的印象。

    他知道,自己长期以来退居二线,将党政军日常事务交给身居一线的刘少奇、邓小平处理,已经在形成大权旁落。

    在紧接着的又一次会议上,他决定做出反击。他拿着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党章》出席会议。会议一开始,他就做了一个让全体都出其不意的讲话,他看着邓小平和刘少奇说:“你们一个是不让我开会,一个是不让我讲话。”他一手拿起《宪法》,“这是一本宪法,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讲话的自由。”又一手拿起《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章,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有权利参加党的会议。”然后,他把《宪法》和《章程》都放在桌上,沉稳有力地拍了拍,说道:“你们有什么权力不让我参加会议?有什么权力不让我讲话?我一讲阶级斗争,你们就不爱听,共产党不讲阶级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你们手中的权力到底是谁给的?”

    那天,他多少有些雷霆大怒了。

    正是从那时起,他决定把丢失的权力夺回来。

    这样想着,眼前又浮现出今年6月初的情景。当时,刘少奇、邓小平乘专机到杭州向他汇报文化大革命的情况,他含威不露地坐在沙发上。这时的刘少奇和邓小平已经显得相当恭敬了,两个人都坐在沙发的前沿,前倾着身子。邓小平用两肘撑着大腿,恭恭顺顺地看着他说:“文化大革命如何搞,大家都没有思想准备,请主席回北京主持工作。”刘少奇也连连点头。毛泽东很平稳地说道:“还是委托你们主持一段工作,各种情况你们相机处理。

    需要我回去时,我会回去的,现在还没有那么要紧。“他当时在心里说:”文化大革命还没真正展开,你们就都变了个样。以前你们的得意忘形到哪里去了?“看着刘少奇、邓小平今非昔比的恭敬目光,他深感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刘少奇、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造成了工作组大面积镇压学生运动的现状。他游泳、看书过了半个夏天,可以出来收拾局面了。他一瞬间想起自己写的一首词:”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眼前的汇报还在进行。他既是在听具体汇报,也是在享受听汇报的感觉。眼前这班人才是真正随着他的号令闻风而动的力量。一个领袖失去了令行禁止的权威,也就名存实亡了。刘少奇、邓小平6月初在杭州露出的那点恭敬是迫不得已的表面态度,他们有他们的韬略,有他们的势力。眼前这班人却像是一群乳臭未干的小娃娃,争先恐后地围着家长要糖吃。看着他们一个个急于汇报又有所谦让时,他甚至想到,政治家的天伦之乐就是身边总围拢着忠心耿耿的信徒。

    他又点着一支烟,吐着烟雾,更舒服地往后靠了一下。他的身躯比他们都高大,坐姿也更轩昂、舒展,他能站在一个比他们高得多的高度上听他们汇报,指挥他们。平等的权力没有中心。接近平等的权力也不能形成足够的权威。诸侯强大,天子不存。悬殊的权力才能造成真正的领袖权威。眼前这些人远没有羽翼丰满,他们在中国这个政治大国中具有的权力是微不足道的,只有这样,他们对自己才能有绝对的忠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芙蓉国(上)简介 >芙蓉国(上)目录 > 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