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戏剧性的人生改变
上远离京城无法自顾身体,特地命御膳房新制几道补品,等着皇上回来好好补补身子。又擢命将乾清宫里的物件摆设更替一新,日日熏香洒扫,无处不精细。
随着归期已至,城中百官身着品服顶戴,在午门前列队相迎。有太监穿插其中,不断嘱咐着何处跪、何处退,何时行礼、何时启事,种种仪法不一。更有百姓临街簇拥欢迎,两侧具是鲜花着锦、鸣锣开道,等到明黄的旗幡先行而来,紧接而至的皇家车队威武雄壮,跟在两侧的是皇家卫队,银铠戎装、鲜衣怒马,好不威风。
蒙古来使哪里见过这般盛况,只坐在雕木悬宝的皇家车乘里面,便足见其泱泱大国之威、盛世荣昌之景,直看得目瞪口呆、仰慕而自鄙。
且不提庙堂上诸事,单是宫城里面已是布置得荣锦非常,宫人们紧张而忙碌地准备着,各处宫殿妃嫔更是翘首以待,只是不知最初的恩典能落在谁的头上。可让她们失望的是,皇上一回到宫中,先是命人安置了蒙古来使,而后便扎进了西暖阁,彻夜批阅奏章,等到暖阁里的灯盏熄灭,天都大亮了。
而隔日,更有一道谕旨让宫里诸人出乎意料——婉嫔被赦免了,从北五所里得以回到景仁宫。
袭香此刻正侧坐在软榻上喝着补品,听到宫婢的禀报,猛然呛了一下,手里的炖盅更是脱手洒了一身。奴婢们手忙脚乱地帮她擦拭,却是被狠狠推开。
“你们可有听错?皇上真的让婉嫔回宫了?”
胸襟前一大片污迹,滚烫已然不自知。袭香目露阴狠,难以置信地瞪着面前的宫人。
“千真万确,是奴婢亲眼看着苏培盛苏公公拿着圣旨去北五所里接人。景仁宫像是早得到了消息,清理洒扫得干净。奴婢回来的时候更是听说,冰雁也从浣衣局里放出来了。”
袭香仿若无力,整个人跌在软榻上,怎么会这样……
景仁宫里面已经熏好了香,冰雁拿着铜箸划拨着雕花铜炉里面的香饼,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传来,回过身去,在瞧见自家主子的一刻敛身而拜,豆大的泪珠却是簌簌滑落,“娘娘……”
李倾婉轻挽双手,简单发髻,已经很久都没正经梳洗过了,散发着一股酸腐的味道。仅是一件粗布麻衣,却仿佛身着麟华凤袍,李倾婉端着神色、端着步子,等跨过门槛,堂皇富丽的殿堂,仿佛如隔世般闯入眼帘,犹如梦中。
“奴才已经命宫人们将殿里打扫一新,灰尘蒙不住双眼,娘娘此番重回殿里,奴才在这儿给娘娘道喜了!”苏培盛笑容可掬地说完,掸了掸双袖,煞有介事地单膝跪地。这是宫中官品最高的太监、宦官之首,然而李倾婉微仰着下颚,却是受了他的这一拜。
“想当初,奴才跟着皇上进到宫里面,弄错了玉碟,险些有发配之祸端,全因着娘娘在皇上跟前求情、死命回护,才得以保全。奴才这番算是报答了娘娘的圣恩,而后桥归桥、路归路,娘娘可要好生走得稳当才是。”苏培盛说罢,朝身后招了招手,须臾,有太监领着一个小女孩儿跨进了门槛。
“大妞儿……”李倾婉在瞧见小公主的那一刻,眼泪刷的一下淌出来,上前抱住朝自己跑过来的孩子,紧紧搂进怀里,再没法端着礼数,失声痛哭起来。
“娘娘,皇上说娘娘所犯之罪过,本不应该草草了事,但念及惠宁公主年纪尚幼,需要母亲在侧的份上,特地网开一面。皇上他希望娘娘能从此安安静静地待在景仁宫里面,恪守妇道,尽抚育教导之责。”
李倾婉搂着女儿,已经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片刻,跪在地上,朝殿门的方向深深叩首,“臣妾定当潜心悔过,不负皇上厚恩。”
等李倾婉在殿里沐浴更衣、梳妆妥当,就带着小公主去暖阁、寿康宫处一一谢恩。
进宫三年,享受过尊崇、领略过奢侈,再堂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