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测量者 -1
龄组的正常孩子平均的操作能力而测量。如比奈和西蒙所言:
我们将了解……一个(孩子)是否在被认为是正常孩子的其它孩子的平均水平之上,或者他是否还留在这个水平之下。理解正常人智力发育的正常过程,我们就能够确定一个人超前或者落后了多少年。一句话,我们将能够确定白痴、低能和弱智对应于这个表的哪一级。
按照年龄来确定智力,并收集一套可以测量一个孩子的心理年龄的认知任务,这就替代了高尔顿的人体测验法,并成了智力测验运动的基础。
比奈和西蒙发表了成果之后,他们开始考虑自己发现的一些缺点和别人提出的一些批评,然后于1908年,后来又在1911年广泛地修改了这套测定法。这些修改还包括了一些评分信息——任何年龄的孩子应该能够回答的问题或者完成的任务的一套标准。(如果任何年龄组百分之六十到九十的孩子都能通过某项测试,比奈和西蒙就认为这项测试对这个年龄组是正常的。)1911年的测定表上有下列项目:
3岁:
指鼻子、眼睛和嘴。
重复两位数字。
列举图画中物体。
说出一些人的姓。
重复一个由6个音节组成的句子。
6岁:
区别早晨和晚上。
通过用途定义一个词。(例如:“叉子是吃东西用的。”)
照样子画一个心形物。
数13便士。
在图画中指出画得丑的脸和好看的脸。
9岁:
从20苏中找出零钱来。(苏为法国旧币名)
指出一些词比用途更高的形式。(例如:“叉子是一种进餐用具。”)
分出9种钱币的价值来。
按顺序报出月份的名字来。
回答简单的“综合问题”。(如:问:“错过火车后怎么办?答:等下趟车。”)
12岁:
抵抗暗示。(让孩子看四对不同长度的线条,然后问每对中哪根长些;最后一对线条的长度是一样的。)
用三个既定的词汇组成一个句子。
3分钟内说出6O个单词。
给三个抽象词定义(慈善、公正、善良)。
根据一个杂乱的句子说出有意义的话。
1908年的测定表包括了对13岁儿童的测试,1911年的表包括了对成人的测试。如以后的研究人员会指出的一样,智力的发育一直到成人的早期,然后就停下来了。
1908年和1911年的修改版是第一份功能性智力测试,对课堂操作和“智力水平”有效(里面有代表每一种年龄正常反应水平的分数)。心理学家们第一次可以确定,一个孩子的心理发育水平比正常水平超前或者落后多少年。比奈和西蒙说,如果孩子的心理年龄比他或她的自然年龄晚2-3年,这孩子可能就需要特别教育了。他们还按心理年龄确定了三种心理迟钝水平。他们说,白痴只有2岁或者以下的心理年龄;低能为2-7岁;弱智为7岁以上,但比他或她的自然年龄还是晚许多。
这些归档中的弱点是,年龄都固定在某个心理年龄上,而几乎所有的心理迟钝儿童都还在持续发育,尽管比正常发育速度慢些。一个4岁的孩子,如果他的心理年龄只有2岁,他就是个白痴,可到8岁或者10岁的时候,尽管仍然是个白痴,可他的心理年龄可能已经到了4岁或者5岁的水平。
一位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斯登于1912年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说,如果孩子的心理年龄用自然年龄去除,结果将会是他的“心理商数”(很快重新命名为“智力商数”,或者叫智商IQ),这个比率可以表达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