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探索生老病死的深渊
,总是回避quot;死quot;这一根本问题。
quot;为政者,各界的领导人,都未向这个根本的命题挑战,而是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这是卑怯的、也是最可耻的。quot;汤因比博士本人虽面临老龄这一现实的苦恼,但仍对这个问题进行日益深入的探讨,似乎要从东方的佛法思想中找到它的答案。事实上,与我长时间的对谈中,他已被佛法所阐明的生命观的深奥所打动。当时那种惊叹不已的神情,至今历历在目。
在历史人物中,有虽身处逆境,仍为实现自我信念、主义、主张而奋斗终生的人。但也有不少虽名声显赫一时,但在悲惨的晚年,悄然了却一生的人。
哥伦布是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著名航海家,毕生致力于寻找从欧洲到亚洲的西方航线。他的名字,将永被称颂,永垂史册。
但是,他的后半生与其无数的美誉相反,陷入失意、绝望的深渊。他第一次出航时抵达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岛屿,对古巴、海地等岛屿进行实地调查,以极大的成功返回西班牙,受到热烈的欢迎;其名声也传遍整个欧洲。但在第二次,尽管由十七艘船,多达一千五百人组成的大船队出海探险,可未得预想的收获。而且在以后的第三次、第四次航海中,均未取得理想的成绩,并招致众多不满。不料这种不满之声竟传至王室。他终于逐渐受到王室和社会的冷淡。
哥伦布虽具有一个quot;开拓者quot;所必备的quot;先驱性quot;、勇往直前的quot;开创性quot;,但竟不能在他亲手开拓的土地上,发挥他那quot;领导quot;、quot;统率quot;的才干。
为此,他怀有许多不满和不平,后为国王等人所闻,终遭致来自王室的冷遇。
世上相似的事例,可谓比比皆是。譬如,过去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才智的人,当处于更高的地位时,也会因领导不力而失败;再如:在某地区是一个很有作为的领导者,在转至别的地区后,因其领导和统率的才干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失意。人才的合理安排和使用,是何等困难啊。
晚年的哥伦布,对来自周围的冷遇十分不满,加之衰老之身又受关节炎和疟疾等病的折磨,后终在病痛和失意中了却了一生。
名闻遐迩的法国画家马奈,以清新的风格开辟了通往印象主义的艺术之路。他曾在重重苦难中,以独特的笔触给众多画家以巨大影响,而自己却日益陷入极度苦恼的深渊之中。
约于四十五岁前后,他感到左腿痛疼,然而不知病因;后一直也未予以对症治疗,病情自然日益恶化。这位甚至被誉为quot;印象派之父quot;,给绘画艺术带来巨大革命的马奈,后终因受坏疽的侵蚀,左腿不能动弹。在他死的前二年,政府授予quot;荣誉勋位勋章quot;①。而这种荣誉,与正悲惨地处于极度病痛中的马奈,究竟有什么意义!据说,后来尽管接受了左腿截肢手术,但仍气喘、抽风,在苦闷中悄然死去。
①荣誉勋位勋章——法兰西最高勋章。系拿破仑一世时代建制,分一级至五级。授予在军事上或文化上建立特殊功勋的人。
只要读一读古今东西方的历史,便可了解到:人生有各种各样的结局,或被暗杀,或溺水,或自杀,或被押上断头台等。
佛教解释人生为quot;无常quot;。也称其为quot;无常迅速quot;。
所谓无常,即quot;变化quot;之意。quot;一切都在不断变化quot;,是佛教的根本认识。也可谓人生的严肃的真实吧。
在哲学家、作家仓田百三的小说《出家及其弟子》(角川文库版)中,有这样一节:
quot;这个社会真可谓无常迅速。这种无常,即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