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部分:假如结婚,和谁结——论语言专业的职业归宿
把握机会,如何追求价值……这里牵涉到的,是决定我们命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封信里是无法完成这个使命的了。我会在其他地方继续和你探索这个问题。

    《图穷对话录》基本上讲清楚了我们应该选择什么,不应该盲从什么。如果你在读了我的这封通信后再回去阅读《图穷对话录》,肯定会有新的感受——利用学生对我的信任,自己推销自己的书,既恬不知耻,也当仁不让——谁让我先于更加优秀的书籍出现之前,写出了这本“我的新东方人生咨询”实用案例呢?为了学生的前途,我只能做此牺牲了……

    Guilty, and proud of it!

    你信中与留学有关的第二个问题,我想我已经不需要回答了。有了经验,有了专业,就有了职业方向,就有了幸福,回国或者留在国外,就有了充分的前途保障,就不再需要向徐老师提问了……等一等!我突然发现,徐老师存在必要性的前提,原来是学生们的不幸福!真可怕呀,救命……今天就写到这里。我会寻找另外的机会,仔细回答你提出的是否有必要以及如何进入外企的问题。

    徐老师

    亲爱的徐老师:

    谢谢您的回信!它对我意义重大!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标志着我人生选择上的转折点——没有它,我会选择另外一条道路——虽说我现在无法预知那一条盲目留学路是否会真正有助于我的发展,但我敢肯定的是,您所强调的“中国机会论”这条路决不会是条歧路。

    我的问题是“荒谬”的,以至于当我现在重读后几乎失笑。由此可见,我本人,以及我身边一代青年的困惑之深。我们生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却仍受到许多来自父母的传统教育。激烈的竞争以及父辈们殷切的希望往往使我们迷失自己。我们浮躁,不安,烦恼……我们迫切地渴望一条展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说实话,现在的大学生十有八九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有的只是些抽象缥缈的目标。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比比皆是……不可讳言,我自己也是如此。当初决定要出国,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以前高中的校友纷纷奔赴美加新澳,令我向往不已。后来上了大学,更是在某种心理的影响下给毕业后的几大归宿划了个等级:出国第一,考研第二,找工作最末。呵呵,现在想起来真可笑,其实这些选择怎能分级呢?海归派也有找不到自己位置的,研究生没有工作的大有人在,而有工作经验者反倒独具优势……所谓的正确与否都是相对而论,必须由市场见证。

    然而,当我把以上言论告诉给当时打算一起出国的同学时,他们却摇了摇头——“本科生找工作怎么竞争得过研究生?!”或者“如果去不了美国,我就去加拿大或澳大利亚,反正一定要出去”!“照你这么说,等我再出国时我都二十六七了,我可考不了那些试……”徐老师,我现在深刻地理解到您的焦灼了!我的这些同学都很优秀,但他们把自己牢牢绑在文凭和留学镀金上,拒绝投身于更广阔的工作实践的天地。

    因此,这也是我要向您建议的一点:更广泛地宣传您的“中国机会论”!不要让聪明的中国学生浪掷宝贵的青春!——我想起了《图穷对话录》中的柯莲、乐一吟和施雨,不由得打了个寒噤……一个小小选择上的失误竟可以如此深刻地影响人的一生……

    由此我想到了您一向提倡的——职业目标论。我觉得这是您除了“中国机会论”外的最一针见血的论述了。它的重要性在于,其涉及范围已不仅仅是出国不出国、留学不留学,而是在整个人生长途上如何有规划地达到终点。在这个意义上,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将荫庇何止一代人!——或许我这么说有溜须拍马之嫌,但是有我的上一代为证!承受失业下岗之痛的不正是他们吗?这其中固然有历史、社会因素,然而他们缺少合理的职业规划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线图简介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线图目录 > 第一部分:假如结婚,和谁结——论语言专业的职业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