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陕甘边红军第二十六军的正式成立及南下失败
委遭到破坏,杜衡被捕后叛变投敌。杜衡逃跑后,汪锋代理红二十六军政治委员,与刘志丹…道率领部队渡过渭河,越过陇海铁路,进至灞桥五里店,歼灭敌一个地方民团武装,击毁杨虎城军运汽车10辆,缴获许多物资。这时,杨虎城知道了红二十六军主力二团南下的消息,立即在西安宣布戒严,并调驻在渭华的警备旅,在高塘各坳口布防阻截,调商洛一个团在南山口市镇把守,又从西安派两个特务团向红二十六军第二团追击。敌人总共调动了 5000余人的兵力,比红军力量大十余倍。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部队,即离开灞桥进入骊山。当天,红军与前来进攻的敌人一个团经过激烈战斗后,向东转移,行军150里,第三天抵达蓝田许家庙,遇当地地主民团阻截,又返回口子头时,被敌包围。当时,红军处在右有石山,左有悬崖,前后都有敌人夹攻的十分危险处境中,但红军在刘志丹等的指挥下与敌人进行了英勇了战斗,夺取丁制高点,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强攻,胜利突围,到达厚子镇,歼灭了进攻红军的一个民团,缴获枪械50余支,遂乘胜进入了秦岭箭峪口。
红二十六军进入箭峪口后,还未来得及休息,敌人的两个团即紧跟着围攻上来。红军为了保存力量,转移到张家坪。因地理生疏,第二天拂晓又被敌人包围。经过激战后,红军分三路冲出包围,刘志丹带180余人,在焦家坪一带游击,汪锋带80余人到蓝田活动,王世泰、吴岱峰带100余人向北转移,突围两天后,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攻下,刘志丹和汪锋带领的部队大部英勇牺牲或散失,王世泰带领的一部分队伍,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战斗两月余。后在敌人加强围攻、红军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分散和化装突围。至此,党在陕甘边地区千辛万苦创建起来的红二十六军第二团这支久经锻炼、英勇善战的部队,被杜衡的“左”倾错误路线断送了。
就在红二十六军南下失败这段最艰难的时期,刘志丹同志始终是部队的主心骨,是全体干部战士的希望所在。当杜衡逃跑后,部队渡过渭河,进入临潼一带,遭到了敌约两个旅的围追堵截,情况异常险峻。部队中出现了悲观失望情绪,有的同志主张前进,有的同志主张后撤。这时部队党委召开会议研究行动方针。在会上,刘志丹以一个杰出军事家所独有的远见和卓识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指出,进亦险恶,退亦险恶,退只有与敌决一死战,进尚可与敌周旋。再以党内的是非而论,中途返回,无论胜败都难以分清曲宣,无法向党作交待。会议最后采纳了刘志丹的意见,决定宁败于进,而不能败予退。会后,大家统一了认识。部队继续前进,进至张家坪一带,部队遭重兵包围,伤亡惨重。为了突出敌军的重围,由王世泰率100多人掩护,刘志丹、汪锋分别带部分人员分散突围。刘志丹率领的一部分人员由兰桥进入终南山,辗转于深山密林。刘志丹牵挂失散的同志,每天都派人外出联络,但因地理生疏,联络人员有去无回。经过20多天,刘志丹决定让大家分散出山,返回苏区。他自己留下来继续寻找失散的部队。他对同志们说:“看来,一时也找不上其他同志,现在我们吃没吃的,喝没喝的,再继续下去恐怕都得困死在这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每个战士都是一颗革命的种子,我们要想法分散出去,回照金重整旗鼓,再搞革命。”同志们都不愿意离开他,表示死也要死在一起,活也要活在一起。经他反复说服,大家才埋了长枪,带短枪分散下山。
此后,刘志丹只带着剩下的七、八名同志在终南山中寻找失散的同志。几天后,他们又突遭地主民团的袭击,有的同志失散,有的牺牲,刘志丹孤身一人躲进深山。后来与少年先锋队副队长蒲永胜相遇,两人结伴在山中继续寻找失散的部队。
这时,王世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