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陕甘边红军第二十六军的正式成立及南下失败
带队伍从张家坪突围后,也一直在寻找刘志丹和汪锋。那时,王世泰等同志抱定一个信念,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刘志丹,宁可自己牺牲也要保护刘志丹返回照金。因为党需要刘志丹!陕甘边区人民需要刘志丹!最后王世泰等在石头峪的后山找到了刘志丹和蒲永胜。大家见到刘志丹经终南山一月的辗转,患病在身,体质虚弱,都十分难过。他却鼓励大家:“革命者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失败了再来!”还用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安慰大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刘志丹的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励下,同志们都打起了精神,挺起了胸膛,下定决心:返回照金,恢复二十六军,扩大根据地。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刘志丹等人化装成货郎,在地下党组织的掩护下,历尽艰险于1933年10月4日回到照金地区。
四、红军保卫照金苏区的斗争
红二十六军南下后,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领导边区游击队和渭北游击队在照金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先后在三原、富平、耀县、宜君、正宁等地建立了二十多支游击队。1933年6月13日,当得到红二团失败的消息后,陕甘边特委在三原武字区焦村将渭北游击队扩大后编为红四团,团长黄子祥、政委杨森。辖第一连、第二连、先锋连,共120余人,80余支枪。8月,红四团转入照金苏区。
7月21日。遵照党的指示,驻耀县的陕军骑兵团王泰吉部举行起义,成立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王泰吉任司令,杨声任党代表,谈国帆任参谋长,赵宝山(后龚逢春)任政治部主任,下辖六个大队,共1200余人,追击炮四门。起义后,敌两个团向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进攻。由于连战失利,加之不断发生叛逃,7月下旬,耀县起义失败。余部百余人在王泰吉率领下进入照金根据地,改编为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大队。
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南下失败和渭北苏区的丧失,使照金苏区也处于危险之际。这时,陕西省委派高岗来照金开展恢复红二十六军的工作。但此刻在陕甘边党内对于革命形势的认识出现了分歧。一种是失败主义的悲观情绪。一部分干部由于看到红二十六军主力二团南下失败,陕西省委被破坏,耀县起义被敌镇压,红四团也退到了照金苏区,因而感到革命没有出路了,主张“埋枪”搞秘密工作,把红四团带到渭北,分散游击,反对集中领导。另一种意见是我们还有红军,根据地和红军也能够巩固和发展,因此,红军和游击队应集中领导,成立总指挥部统一指挥,扩大和创造陕甘边根据地。为了统一思想,8月14日,陕甘边特委在耀县陈家坡召开了党政军联席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和正确分析形势,摆事实,讲道理,会议纠正了部分干部中产生的右倾悲观情绪和分散红军的错误主张。接着讨论了当前的形势和红军的任务等问题,决定成立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统一指挥红四团、耀县三支队、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大队、陕北一支队及各路游击队等革命武装力量,任命王泰吉为总指挥,高岗为政委。陈家坡会议的及时召开和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的成立,对于坚持和发展陕甘边的游击战争起了重要推动作用。9月下旬,红军攻占旬邑县的张洪镇,缴枪200余支和大批物资。10月4日,刘志丹、王世泰在地下党组织的掩护下,从终南山脱险后辗转归来,刘志丹被任命为临时总指挥部参谋长,部队甚为振奋。刘志丹总结了红二十六军南下失败的教训,对习仲勋等同志说:“这次我们又上了机会主义的大当,又吃了一次大亏!”习仲勋汇报了陈家坡会议的情况,刘志丹兴奋地说:“这就好了!陈家坡会议总算纠正了错误路线,回到正确路线上来了。现在需要把部队集中起来,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我们重新干起来,前途就是光明的。”①
由于红军集中指挥,运用灵活的斗争策略,很快就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