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笺注_丁福保居士
。并发心重刻一部流通、为子忏罪。

    唐释法才、光孝寺瘗发塔记。佛祖兴世、信非偶然。昔宋朝求那跋陀三藏、建兹戒坛。豫谶曰、后当有肉身菩萨、受戒于此。梁天监元年、又有梵僧智药三藏、航海而至。自西竺持来菩提树一株、植于戒坛前。立碑云、吾过后一百六十年。当有肉身菩萨来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王也。今慧能禅师、正月八日抵此。因论风幡语。而与宗法师说无上道。宗踊跃忻庆、昔所未闻。遂诘得法端由。于十五日、普会四众、为师祝发。二月八日。集诸名德、受具足戒。既而于菩提树下、开单传宗旨。一如昔谶。法才遂募众缘、建兹浮屠。瘗禅师发。一旦落成、八面严洁。腾空七层、端如涌出。伟欤禅师、法力之厚。弹指即遂。万古嘉猷。巍然不磨。聊叙梗概。以纪月岁云。仪凤元年。岁次丙子。吾佛生日。法性寺住持法才谨识。

    肇庆府志曰、永宁寺在县(新兴县)南琅村旁。相传为六祖辞母处。旁有辞母石。又曰、六祖庵在县(四会县)东扶庐山下。六祖尝避难隐于此。后人因建庵祀之。

    广东通志曰、光孝寺在南海县西北一里。相传六祖祝发于此。图经云、本乾明法性二寺、后并为一。刘宋永初间、陀罗三藏飞锡至此。指诃子树曰、此西番诃梨勒果之林。宜曰诃林。遂创戒坛。预谶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自西竺国、持菩提一株、植于坛前。唐仪凤元年、六祖慧能、祝发树下。因论风幡、建风幡堂。宋太祖改为乾明禅院。绍兴二十年、改为报恩广孝寺。后易今名。咸淳五年重修。元明屡经修建。有睡佛阁。国朝顺治六年、僧今碗修。康熙十一年、东莞人蔡元真、以寺颓废、请平靖两藩重新之。有牌记。寺又名法性寺。有米元章书三世佛名。稍北为六祖殿。前为菩提坛。坛侧为发塔。其东南为达摩井。西为五祖殿。循廊而东、为风幡堂。堂前有池泓然。坛经正统刻本卷尾有无名氏跋语一则。近世已无传本。语颇详实。故附录于下。其辞曰、宋太祖开国之初、王师平南海。刘氏残兵作梗、师之塔庙、鞠为煨烬。而真身为守塔憎保护、一无所损。寻有制兴修、功未竟、会宋太宗即位、留心禅门、诏新师塔七层。加谥大鉴真空禅师太平兴国之塔。宋仁宗天圣十年、具安舆、迎师真身及衣钵入大内供养。加谥大鉴真空普觉禅师。宋神宗加谥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本州复兴梵刹。事迹元献公晏殊所作碑记具载。六祖禅师、自唐开元元年癸丑岁示寂、至大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岁、已得五百七十八年矣。自大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岁、至大明正统四年、已得六百八十年矣。时正统四年岁次已未仲秋八月中元日重刊。

    莲池大师曰、大鉴能禅师、世称南宗。大通秀禅师、世称北宗。然黄梅衣钵。不付时时勤拂拭之大通、而独付本来无一物之大鉴。何宗镜录谓大鉴止具一只眼。大通则双眼圆明。信如是、何以不得衣钵。夫曹溪亲接黄梅。远承达磨。又远之承迦叶。又远之承释迦。乃永明传道于天台韶国师、而为此说者、何也。抑随时救弊之说也。昔人言晋宋以来。竞以禅观相高、而不复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故初祖西来。至永明时、又或以为一悟即了。故宗镜及万善同归等书、力赞修持。则似乎南宗专于顿悟、而北宗顿悟渐修。智行双备、故有只眼双眼之喻。高松老人独奋笔曰、此一只眼、是之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也。是之谓把定乾坤眼也。是之谓顶门金刚眼也。傥新学辈诸浅见者、执宗镜所云、作实法会。则大鉴止是空谛、而大通方始是中道第一义谛可乎。或曰、曹溪六代传衣。举世靡不知之。而当是时、何为惟见两京法主二帝门师。北宗大著于天下、而不及曹溪者、又何也。曰、曹溪既承印记、秘其衣钵、为猎人守网。潜光匿彩、至于一十六年。大通之道盛行、曹溪之名未显也。迨风幡之对、而后道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笺注_丁福保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