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注_丁福保居士
尚遗集、对于坛经、颇多新发明、略述如左、以续笺经杂记。
敦煌本坛经、于六祖涅槃时、有一段云、上座法海向前言、大师、大师去后、衣法当付何人。大师言、法即付了、汝不须问、吾灭后二十余年、邪法撩乱、惑我宗旨。有人出来、不惜身命、第佛教是非、竖立宗旨、即是吾正法。衣不合传。此段为后世各本所删。
宗密禅门师资承袭图云、和尚(六祖)将入涅槃、默授密语于神会。语云、从上已来、相承准的、只付一人。内传法印、以印自心、外传袈裟、标定宗旨。然我为此衣、几失身命。达摩大师悬记云、至六代之后、命如悬丝、即汝是也。是以此衣宜留镇山。汝机缘在北、即须过岭。二十年外、当弘此法、广渡众生。又云、能和尚灭度后、北宗渐教大行、因成顿门弘传之障。曹溪传授碑文、已被磨换。故二十年中、宗教沉隐、
宗密所撰略传云、能大师灭后二十年中、曹溪顿旨、沉废于荆吴。嵩岳渐门、炽盛于秦洛。普寂禅师、秀弟子也。谬称七祖。二京法主、三帝门师、朝臣归崇、敕使监卫。雄雄若是、谁敢当冲。岭南宗徒、甘从毁灭。案宗密云云、正与敦煌本坛经相合。
据敦煌本南宗定是非论、及神会语录第三残卷、摘其大致如下。
唐开元二十二年、正月十五日、神会在滑台大云寺演说。谓达摩传一领袈裟、以为法信授与惠可。惠可传僧璨、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惠能、六代相承、连绵不绝。又云、神会今设无遮大会、兼庄严道场、不为功德、为天下学者定宗旨、为天下学道者定是非。又云、秀禅师在日、指第六代传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称为第六代、今普寂禅师、自称第七代、妄竖和尚(神秀)为第六代、所以不许。案神会攻击北宗、分为二层、一则攻击北宗之法统。同时建立南宗之法统。一则攻击北宗之渐修方法、同时建立顿悟法门。于是曹溪了义、乃大播于洛阳。至天宝十二年、北宗运动御史卢奕劾奏神会、乃敕黜弋阳郡、又移武当郡。至十三年、量移襄州、至七月又敕移荆州开元寺。皆北宗门下之所致也。是时神会已八十五六岁矣。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神会筹饷有功。迨事平、肃宗诏神会入内府供养、于是六祖之宗风大振、北宗之门庭寂寞矣。至上元元年五月十三日、灭度、寿九十三岁、殁后越三十六年、德宗诏立神会为第七祖。考神会一生事实、与敦煌本坛经六祖涅槃时之悬记颇相符。后人不解六祖灭度后南北两宗互相攻击之情形。又不知神会实为中兴南宗之第七祖、故贸然将此段删去。
胡适之先生曰、神会费毕华生之精力、打倒北宗、建立南宗为禅门正统、居然成了第七祖但后来之禅宗大师、都出于怀让及行思两支门下、而神会之嫡嗣、除灵坦宗密之外、绝少大师。所以临济云门两宗风行以后、更无人追忆当日出死力建立南宗之神曾和尚。在景德传灯录等书内、神会只占一个极不重要之地位。他的历史及著述、埋没在敦煌石室里。一千多年中、几乎无有一人能知神会在禅宗史上之地位。历史上最不公平之事、莫有过于此事者矣。然而神会之影响、始终还是最伟大最永久的、他之势力、在此一千二百年中、始终没有隐没。因为后世所奉为禅宗唯一经典之六祖坛经、便是神会之杰作。坛经存在一日、便是神会之思想势力存在一日。
神会托王维作六祖碑文、其末段云、弟子曰神会、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此文作于神会生时、最为可信。然据坛经、神会于十三岁时、即来参礼六祖、不得云中年。是时六祖三十余岁不得云晚景。因蓄疑数年、不得碓解。后读宗密圆觉大疏钞卷三下之神会传略、谓神会北游、广其闻见、于西京受戒。景龙年中、却归曹溪。大师知其纯熟、遂默授密语、据此知神会未在六祖处受戒。北游多年、至景龙年中、始归曹溪、是时离六祖殁时、仅六七年故曰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