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第二十二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第二十二讲各位听众!十善业道经的十善,以及修学十善的利益,过去已经讲过。今天讲到:乙字下第五段,以十善融六度。在这里面,又将他分为两段:初以十善融布施度。次以十善融余五度。现在且讲:丙字下第一段,以十善融布施度。分为十段:佛教的内容,有所谓大乘和小乘的不同。一般的说来,都以为修学小乘佛教的人,大都是侧重在自利,也就是急于自己了脱生死的苦恼,超越三界,常住于纯精神的领域,佛学的术语,叫做涅槃。大乘是以发菩提心为基矗菩提心的原则,是以超越生死,得成佛道为目的,而以修学六度,度脱众生为条件。也就是要在人世间,磨炼自己的身心,遇到声色货利的环境,不生贪著:遇到悖逆的环境,不生嗔恚。贫穷困苦,不生怨嫌;富贵多财而能施舍。将自己的性灵,磨琢得晶莹澄洁。在世间而不染著世间;离世间而不弃舍众生。普贤行愿品上说得好: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不即不离,这正是为学习大乘佛教者的写照,而下面的六度也正是菩萨的修行。六度是什么呢?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般若。度、是从生死的此岸,度到成佛的彼岸。这六种法门,都是度到彼岸的工具,所以名为六度。又名六波罗密,波罗密,译成国语,就是度到彼岸的意思。上面所讲的十善,我们能做到百分之百,可以不失人身,也可以为生天的条件。再以十善为基础,进一步修学六度,现在就是菩萨,将来可以成佛。所以这一段的经文是以十善融六度。融者、融会,也就是将十善与六度,浑合起来而为菩萨修行的方法。现在先讲十善中的:丁一、离杀害而行施。经上说: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要了解这一段经文,有几点必须先弄明白:都如我们的建筑房屋,首先须要打好基础,基础如果不稳固,凭你什么坚固的建筑物,都经不起台风地震摧毁。佛法的修学,上面所讲的十种善业,就是最好的基矗这是第一点。我们做人,只是谨慎小心,守持不杀生,不偷盗乃至不贪、嗔、痴的十善。这只能算是消极的不为恶,充类至尽,不过是独善其身的自了汉,与他人没有多大的利益。如果再进一步积极的为善,才够得上称为自利利人,修学佛法的菩萨。这是第二点。财产丰富,寿命长久,又有很好的如意眷属;相貌长得好看,得到多数人的尊敬与服从,这许多幸福,都是人类所欢迎的。然而这都是基于佛教的因果定律释迦牟尼佛,不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也不说色即是空,而以人类日夕所祈求而不可得的物质享受来对我们说,这正是奖励我们努力为善的作用。这是第三点。刚才读的一段经文,那里面依此善业的善业,正是以十善为基础的指示。能离杀害而行施故,离杀害,就是消极的不为恶;行施、就是积极的为善。常富财宝等等,就是建立因果,奖励人们向远处,大处迈进。讲完了这几点,然后再来消释经文。经文的解释是:当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十种善法以后,又复告诉娑竭罗龙王说:如果有行菩萨道的菩萨,依据以上的十种善业,在正修菩萨道时,能够远离杀害生灵的残忍,而进一步的修行布施的话。这位菩萨,他在将来,必定能获得甚多的财宝。他虽拥有甚多的财宝,但绝对不会有盗贼来侵夺的。而且他的寿命是长久的,绝不会中途夭折而死于短命的。他的生命、财产、名誉、眷属,也不会为怨家,残贼之所损害。这里面的布施有三种:一财、二法、三无畏。就是以自己的财产,修学佛法所得的知识,无条件的施舍他人转教他人。既不杀害众生,更以方便救护众生,使众生于我不生畏惧,这就是三种布施。布施财产是因,常富财宝是果。不杀害而又能救护众生是因,长寿、不短命死亡是果。以布施而获得甚多的财产与长寿,这正是因果的关系。以如是因,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话 第二十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