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二十五讲
择定了可走的方向而往前迈进,是为精进。魔、印度话叫魔罗,国语、能夺命。怨、是□怨。魔和怨家对头,都是能阻碍我们前进的。佛法藏,佛所说的法,内容丰富,读诵受持,能生无量功德,所以名法藏。经文的意思是说:修十善的菩萨,以精进力,能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冲破一切难关和阻力,因此、能击破了魔王与怨家的扰害,而深入诸佛的法藏。六欲天的第六天是魔罗天,魔有魔王、魔民、魔子、魔孙、魔眷属。他们都是挟著邪见而修行布施,所以获得魔天的福乐。但大都是偏执邪见,专一破坏修学佛法将要成功的人,而收以为他的魔子、魔孙、魔眷属。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小人骇怕君子增多,深恐魔党遭遇到摧毁,所以不惜多方以吸引小人而破坏君子。幸而达到了目的,他们也会津津自喜,以为自己是君子,视君子为小人,颠倒错乱,无所不用其极。目前佛教界的佛魔颠倒,未尝不与魔王口吻相同,可惜他们神通不及魔王罢了。当初释迦牟尼佛将要成佛的时候,魔王幻化狮子、虎狼,刀、枪、剑、戟来以相威吓。释迦牟尼佛入慈心三昧,刀、枪、剑、戟,都化而为莲花;狮子、虎狼,亦失去了威猛而无法施其残暴。因此、不久就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成正觉,亲证诸佛所同证的道理,人间天上,统统尊他为导师,为慈父,这都是经过多生多劫精进修持,才获得这样的后果,决不是偶然的事啊!以下讲到:丁字下第四段,兼修禅定。经上说: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六度中的第五度叫禅定,这里简称为定。禅的印度语应当为禅那,译成国语是静虑,或者又译为思惟修。虑、就是我们心上的妄想,静者澄清,又可以说是止息,妄想纷扰,用一种功夫将他澄清或止息下去。思惟修者,妄想澄清,易于流入昏沉,也须要一种功夫,这种功夫在禅宗叫看话头,在般若宗叫观照。其实、澄清下来就是止;不让他昏沉叫做观。定庄严的定,就是摄心不动,其中包含了有止有观。念、是明记不忘的意思。慧、由于静定而后,对于事理发生的一种抉择力。惭、是自惭。愧、是愧他。轻安,是由静定功夫得力而后,身心上所得到一种自在。经上的意思是说:修十善而能兼用禅定功夫的菩萨,因禅定而能发生念、慧、惭、愧、轻安的效能。于所有的学习,能明记不忘是为念。他人所不能解决的事理,菩萨能予以合理的抉择。过去不正当的行为,因静定的功夫,有了反省的时间,知道那是错误叫做惭;同时考虑到过去的先贤先圣,都是行为清白,经过了百折千磨,才争取到自由解脱的境界。我不也是人吗,我为什么不能,这就是愧。由于念慧的力量,善行自然日日加增;由于惭愧的力量,恶行也渐减少。由于善的增长,恶的消灭,则身心上的愉快、恬静、舒适、也就是轻安、这是必然的现象。然而这还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因禅定而获得的轻安,是不可以以言语来形容,在未能获得定境以前,讨论轻安,那是等于隔靴搔痒的。以下讲到:丁字下第五段,兼修智慧。经上说: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慧者、拣择、或抉择的意思。谁是谁非,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认识;何去何从,我们应有合理的去取,就是慧的拣择或抉择。见、是属于眼根,分别属于眼识。眼根、眼识、虽然能见,能分别宇宙间的事事物物,但不能得到他的真相,所以是妄见。经上的意思是说:修十善的菩萨而能兼修智慧的话,他以智慧的力量,能获得诸法的真实相,断除了一切分别的虚妄见解。这里的见应该指为意识上对事理的一种主观,由于分别而起,故称妄见。慧的名称很多,除前面已经说过的,还有小乘和大乘的不同。小乘学者,就苦、集、灭、道四谛,或十二因缘所起的观慧,范围比较狭。而其结果,又以摆脱无常、苦、空、而证入寂灭性的涅槃为归宿,所以不为大乘学者所尊重。大乘学者,对于小乘教的观法,虽然是必经之路,如维摩经方便品,也以教人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