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第二十七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第二十七讲各位听众!今天的十善业道经,讲到:乙字下第九段,以十善融四正勤。经上说: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勤者不间断,不休息。古人所谓焚膏油以继晷,恒矻矻以穷年,就是勤的形容。正勤的正,拣别不是邪勤。假如不休不息的去作恶,那就不是正勤了。按正勤有四种:一已生恶令断。二未生恶令不生。三已生善令增长。四未生善令生。我们是人,人以保有安定生存的条件为第一要义,我们不妨碍他人的生存,或更进一步能帮助他人的生存就是善;反过来说:运用机诈、暴力、权力、侵害他人的生存就是恶。这里所说的帮助与侵害,对于人们的名誉、财产、生命都包括在内。然而、这还是就一般人的善恶,定的这样的界说。至于佛教里所说的,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而行布施。也就是不见有能布施的人,不见有受布施的人,于中也不见有布施的物品,这叫做三轮体空的无相布施。无相布施,是无漏无为的善。为佛果上的庄严,这是佛教最高尚而彻底的善。经上的意思是说:修学十善的菩萨,应当兼修四种正勤。四正勤的修法,就是时时刻刻的自己省察。省察到自己,已经有了不合理的言语行动,赶快将他停息下来,不要让这恶的言语行动延续下去;遇到某一种环境,使我可能发生恶行为的话,赶快遏止住他,不要让他成为事实。反过来说:已有的善行,应当以恒常心使他继续下去;我应当做而又为我力之所能及的善行,我如果没有做,我应当以勇敢心,使他很快的实现。因此、一切的不善,皆可以断除;一切的善举,皆可以实现。这就是四正勤。四正勤,是一种自我检讨。都如论语上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儒家自我检讨的模范。佛教寺庙里每当晚课完毕,必定要唱警众偈。警众偈的词句是: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这里、除了当勤精进,代表了四正勤外,还将为什么要勤?为什么要精进的理由表达出来。当然啦,这理由就是人命无常,一口气不来,便与鬼为邻。彼时、要想再诵一卷经,念一声佛号,便不可能了。所以学佛的人,常常将一个死字,放在心头,挂在眉梢,自然而然的就会常勤精进而不敢放逸了。以下讲到:乙字下第十段,以十善融四神足。经上说: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神足有四,故名四神足。四神足者,一欲神足。二勤神足。三心神足。四观神足。又名四如意足。神者、灵妙不测的意思。足者、如人之双足,为全身的重量所依止,所以叫足。又名如意足的如意,如我所要求而能获得的意思。这是四种禅定,因为从能得的方法上而立的名,所以叫欲、勤、心、观。依此四法,使修行的人、能如意而获得灵妙不测的德用。换句话说,此四法为灵妙不测的德用之所依止,所以叫四神足,又名四如意足。前面的四念处,和四正勤,是偏于智慧的一边,智慧增多,则定力微弱,则定慧不平均,也会出毛病的。现在修四种定功,用以收摄散乱的妄想,使趋于一,则定慧均等,可以生发灵妙的德用,也就是神通。因此神足的名词在六种神通中叫神足通,又叫神境通。又名神境智证通,是乃变现不可思议境界的神通力用。第一欲神足的欲,可以作希望解。于四正勤之后,以加行力,希望获得禅定。所以依欲的力量,因之而引生禅定。二依勤之力。三依心专注之力。四依观之力。依次做去,使定生起,由定而发不可思议自在的神力。依次者,由于先有希望,再精勤修习,使心力专注一理而详加观察,循序渐进,才可以成功。经上的意思是说:修十善的菩萨,应修四种神足以为庄严。如果修成功的话,可以使身体上,心理上,获得轻安快乐。轻安是粗重的反面。什么叫粗重呢?我们往往感觉到身体上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话 第二十七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