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27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27集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五面,经文第三行,我们从头念起:【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我们念到这里。昨天跟诸位说过,『一切诸恶道』范围包括得非常广。昨天晚上,我们听巴哈伊教朱先生的简介,了解这个宗教的一般理论与修学的方法。其中许多都是佛法里面说到的,要讲得精微、讲得透彻、讲得彻底,无过于佛法。今天佛法之所以衰,不是衰在法,是衰在我们这一些佛弟子没有能够依教奉行,衰在这个地方。普贤菩萨教我们的第一条,我们就没有做到,「礼敬诸佛」。古人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说的是没错,做的不是他所说的,这就是夹杂不善。佛度一切众生,教化众生,从本身做起。我们学佛,最重要的也是要从本身做起。试问问我们走进基督教堂,见到耶稣的像会不会去拜他?走进印度教,看到印度教供的大梵天王,供的是神像,我们有没有去拜他?没有,那讲的话不算话。「礼敬诸佛」,诸佛是什么?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所有不同宗教里面的神圣,全是未来佛,也可能是过去、现在佛应化的,我们不懂,我们没有做到。我们对他行礼,不是用佛教的礼节,入境随俗,他们教徒用什么样的礼节对他们教主致敬,我们要学习,单单凭口说不行,一定要入境随俗。这个在形式上,内心决定是平等的恭敬。在教学,世出世间教学第一课就是「敬」。《礼记菁华录》同学们都拿到了,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普贤十愿第一条「礼敬诸佛」,从哪里学起?人与人之交往,人与一切物的交往,就是敬。这一条没有做到,其它都是空话。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定要认真去学习,这是善法。不但是善法,大善。今天我们接着看底下这一段经文,『昼夜常念善法』,心善。我们净宗同学,净宗学会成立,我写了个缘起,提出日常生活当中,修学的五个科目,第一个科目是《观经》里面的三福,第二个科目是六和,第三个科目是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是菩萨的六度,第五个科目是普贤十愿,大家好记,这是善法,比此地讲的善法高。此地讲的善法是基础,没有基础,那高的就不必谈,再高的善法都要从基础上扎根。如果这五个科目,我们常常放在心上,常念,这个不难。五个科目我在此地重说一遍,第一条「孝养父母」,我们有没有这个心?有没有落实?父母在,常常关怀,时刻照顾。「养父母之身」,这是物质生活不让他缺乏,生活照顾到;「养父母之心」,要让父母欢喜,不要让父母忧虑,父母要是忧虑,儿女不孝。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常生欢喜心」,我们如何令父母常生欢喜心?这是尽孝。第三、「养父母之志」,是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对子女的期望,要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能叫父母失望,这叫孝养父母。从这个地方开始去做,展开来,大乘经论里面常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要把这个孝养推广到一切众生。佛教导我们,其它宗教没听说。换句话说,我们对于一切众生有供养的义务,尽心尽力去照顾一切众生,去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孝顺之道。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跟别人相处,人家对我们不欢喜了,我们对不起人,应当要检讨,应当要反省,我们不能叫一切众生对我失望。你才想想,佛家教育的博大精深。「奉事师长」,师长跟父母一样,我们也要照顾老师的物质生活,不辜负老师的教诲,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佛法从这里开始,佛法也到这个地方圆满。这两句是根本,其余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是方便,以方便法落实这个根本,圆满这个根本,这叫佛道。从哪里做起?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做起,如果心里头没有我刚才讲的这个观念,你就没有慈悲心。能够孝养父母师长之心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记 第2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