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卷 学佛的基本德行
    第六卷十善业道经学佛的基本德行【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维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既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菩萨有一法,指修菩萨道的人,或者学佛的人,应该知道有这样一个法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法门?修这个法门又有什么好处呢?能断一切诸恶道苦。通过这个法门的修行,就能永远地断除诸恶道苦。所谓诸恶道,是指三恶道。佛教里讲,有情的生存处境主要有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其中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属于三善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属于三恶道。之所以把这三道称为三恶道,一个原因是众生造了恶业,堕落到恶道里面去;另一个原因是三恶道的环境非常险恶。有这两方面的原因,所以称为三恶道。如果我们能够修习一法,就能断除恶道之苦。到底修行哪一法呢?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就是无论昼夜都能够常常地念,念就是思惟。思惟什么呢?要观察善法。在学佛的过程中,有一个东西非常重要,要特别地注意,就是对念头的把握。前面已经讲过了,世间的差别,人生的差别以及众生流转生死的过程,都有一个根源,这个根源是什么呢?就是前面讲过的心想异故。心想,是一种思惟,一种念头。由于众生在念头上的差别,才导致了众生在世间处境上的差别。这个处境差别的根源就是众生的心念。可见善恶业报、凡圣之别就在心念的差别。世间人的心念是千差万别的,一天到晚都在念些什么东西呢?一般人都在想色、声、香、味、触、法、吃、穿、住,以及妻子、儿女、名利、钱财、得失、是非等等──我们如果观察一下自己的念头,就会发现一天到晚都在这些方面打转。学佛,就是要训练自己的念头,修理自己的念头,把握自己的念头,改造自己的念头。佛与众生之间的差别,就在念头上的差别。《六祖坛经》说: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佛与众生的差别,只在迷与悟的一念上,假若念头处于迷的状态,就是众生。念头已经觉悟了,那么就是佛。通常有这样一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屠刀,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把屠刀手中的放下了呢?其实并不是放下手中的屠刀,而是把杀心恶念放下。把恶念转成善念,把杀心改变成慈悲心,当下这一念心就是佛。所以成佛和当众生看起来似乎很悬殊,其实也并不悬殊,主要是念头上的改变。可见修行的关键是要把握念头。念佛修行,为什么要保持这一念佛号?念佛的目的主要也是训练散乱的念头,而不是一天到晚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来救我。不是这样的,而是通过这一句佛号来训练自己的念头,把念头专注在一句佛号上。正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续,这样贪瞋痴就无机可乘,没有机会困扰你了。一旦妄想烦恼息灭之后,智慧自然显现出来,所以念佛是为了树立正念。在佛经里,对在家居士还提倡六念法门的修行。六念法门是:一要念佛,念佛的功德,念佛的庄严,高山仰止,以佛陀作为自己的榜样,时时想着佛的功德,这样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向佛看齐。二要念法,常常思念无常、因果的道理,能够用无常、因果的观念去观照人生。三要念僧,常思念贤圣僧的修行、道德,目的在于见贤思齐。四要念戒,经常想着戒律来对照自己,看是否犯戒。五要念施,念布施,时时处处都要生起慈悲心、布施心去帮助别人。六要念天,思念天人为什么会生天的道理?要知道这种生天的因果,止恶行善。修六念法门乃至六度、四摄等,主要为了把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第六卷 学佛的基本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