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述
的众生去修行,只要能够迅速地积聚福德资粮。为啥呢?众生无尽,发心无荆因为我们发心无尽,所以说得到的功德那也就无量无边。比如说今天讲经说法只有一个人听,你发心也仅仅是为一个人讲,别的人来我就不让他听。那么,这种好处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得到,还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发愿,要让无量无边的众生都要来听,而且我就是要为无量无边的众生去讲。这种发心。于是你同样是讲经,但是听众就不一样了,你的发心就不一样了。每一个人听了,也许对他都有影响;这么多人听了,对这么多人都有影响。如果说有好的影响,这个时间就是众生的一种增上缘,它的功德也就无量无边。这个道理你一想,也就明了了。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点点滴滴的修行都要这样,发大菩提心,普为一切众生,不仅仅是为我们自己。所以说这种发心非常重要。我们修学大乘法的,那就要发大乘菩提心。如果没有这些菩提心,那就算不上一个大乘的修学者,所以要时时刻刻回小向大。有这种回小向大的心,随时随地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一切众生。今天我们吃饭不仅仅是为自己,为谁呢?为一切众生而吃。修行,我们也不仅仅是为自己修行,为一切众生而修行。今天我念经,我也不仅仅是为自己而念经,发心是为一切众生念经。所以说你点点滴滴的功德,都可以回向给无量无边的众生。这在我们今天来说,就是一个高尚的发心,就是一个最圆满的精神文明。修学佛法的,内心就非常文明,精神就非常高尚。他的追求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是为大众。所以药师琉璃光如来第四个大愿,它就是愿所有的,将来成了佛了,这些行邪道的能够改邪归正,发小心量的能够回小向大。我们今天也要学习这种发心的话,我们跟药师佛学习,也就能够从心地上改变自我。他这种愿心实际上就是给我们作一个榜样。第五个大愿,我们看着。「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你看这第五个大愿,就牵涉到修行上来了,那叫戒行清净愿。药师佛发愿了:「将来我证到正等正觉的时候,要让所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在佛法当中都能够清净修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就是让一切众生受戒都要受得非常圆满。从三归五戒,十善业戒,修比丘尼戒,乃至菩萨戒,金刚乘戒,这些都要不缺少。这是从我们所受的戒上来说不缺戒。第二个,在每一众弟子所受的戒中,比如说你受比丘戒,要让二百五十条戒清清净净、圆圆满满,不能丢一条,不能犯一条。所以,你看看,那是得不缺戒。要「具三聚戒」,哪三聚?我们大乘菩萨戒那就是三聚净戒。能断一切恶,无恶不做,那就要「摄律仪戒」。摄律仪最主要的,也就是要去断恶。要让我们自己内心、语言乃至身体上的行为,一切的恶业都要断除,不要将就我们自己的毛玻我们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自己不发心。「哎呀,我今天将就我一下,明天将就我一下。」还要给诸佛菩萨讲条件,「诸佛菩萨啊,我是业障鬼子啊!我今天这个做不到,明天那个做不到。你老人家肯定是慈悲的,你要原谅我9天天让诸佛菩萨原谅你,诸佛菩萨倒是原谅你了,但是你天天都这样干的话,啥时候有进步呢?没有进步。所以说,我们今天很多人,不管是出家弟子也好,还是在家弟子也好,这个都形成一种习惯了。「师父啊,我就是业障很深,我习气毛病很重,你老人家原谅我一下!我要睡觉你让我睡觉,我要贪吃你就让我贪吃,你不要管我嘛!我想看电视,你就让我看电视。我想不上殿,你就不让我上殿就行了。」有那么好的事?啥都不愿意改,这个时间在佛门当中你能够得到好处吗?不能够得到好处。不能够改正那些错误的,那就不行。另外一种就是,他非得要师父监视他。「师父,你今天怎么不批评我了呢?你要是批评我,我还好受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