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问第五
②偃仰卧。机指织布机。
③以目承牵挺承,从下向上看。牵挺,张湛注:牵挺,机蹑。蹑为古代织机上提综的踏板。
④倒眥倒,王重民:《御览》七百四十五引倒作到,又八百二十五引亦作到,疑作到者是也。眥,音z(自),眶。
⑤以氂悬虱于牖氂,音mo(毛),长毛。牖,音yǒu(有),窗。
⑥南面面向南。
⑦燕角之弧弧,木弓。燕角,燕国的牛角。燕角之弧,木干上配有燕角的弓。
⑧朔蓬之簳朔,杨伯峻:朔字当为荆,形近而误。《考工记》:燕之角,荆之干,此材之美者也。即此文所本。且荆与燕对举,似非泛指朔方而言。蓬,草名,其茎可以做箭。簳,音gǎn(杆),箭。
⑨高蹈拊膺蹈,跳。拊,拍。膺,胸。
⑩相遇于野王叔岷:《事文类聚前集》四二、《合璧事类前集》五七、《天中记》四一引相上并有一日二字,当从之。
■穷尽。
■以棘刺之端扞之棘,有刺的草木。扞,音hn(汗),抵挡。
【译文】
甘蝇是古代很会射箭的人,一张开弓,走兽便趴下,飞鸟便落地。有个弟子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技巧超过了他的老师。又有一个叫纪昌的人,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习不眨眼的本领,然后才可以谈射箭的事。纪昌回家后,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对着上下不停移动的踏板。两年以后,即使锥尖碰着眼眶,也不眨一眨眼。他把这个本领告诉了飞卫,飞卫说:不行,还必须学会看东西,然后才可以学射箭,看小东西能像看大东西一样,看细微的东西能像看显著的东西一样,然后再来告诉我。于是纪昌用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子上,面朝南望这只虱子。十天之中,他所看到的虱子逐渐变大;到三年之后,就像看车轮那么大了。再看别的东西,就都成了丘陵和高山。于是他用燕国的牛角装饰的弓、楚国的蓬草做的箭去射那只虱子,正好穿透了虱子的心脏,而挂虱子的长毛却没有断。他又把这个本领报告了飞卫,飞卫高高地跳起来拍着胸脯说:你已经得到本领了!纪昌完全学到了飞卫的技艺之后,心想天下能够和自己相敌的,只有飞卫一个人了,于是阴谋杀害飞卫,有一次在野外碰到了,两人互相射箭,箭头在半道相撞,坠落到地上,连尘土也没有被扬起来。飞卫的箭先射完了,纪昌不还留下一支,他射出这支箭后,飞卫用一根草刺的尖端去抵挡,
一点不差地挡住了箭。于是两人流着眼泪扔掉了弓,在路上互相跪拜,请求结为父子,并割臂发誓,不得把技巧传给他人。
【原文】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①。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②,必先为裘③。汝先观吾趣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⑤,六马可御。造父曰:唯命所从。泰豆乃立木为涂⑥,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还,无跌失也。造父学之,三日尽其巧。泰豆叹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⑦。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⑧,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⑨,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⑩,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然后舆轮之外可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未尝觉山谷之■■,原隰之夷■,视之一也。吾术穷矣。汝其识之!
【注释】
①造父、泰豆氏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