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符第八
太丰厚了,生殖五谷,又生出鱼类和鸟类供人食用。客人们像回声一样附和他,鲍氏的儿子只有十二岁,也在座位中,走上前说:事实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天地万物与人共同生存,都是同类的生物。同类中没有贵贱之分,仅仅以身体的大小、智慧和力量互相宰制,依次互相吞食,并不是谁为谁而生存。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去吃它,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人而生的?而且蚊子蚋虫叮咬人的皮肤,老虎豺狼吃食人的骨肉,难道是上天本来为蚊子蚋虫而生人、为老虎豺狼而生肉的吗?
【原文】
齐有贫者,常乞于城市。城市患其亟也①,众莫之与。遂适田氏之厩,从马医作役而假食②。郭中人戏之日③:从马医而食,不以辱乎④?乞儿曰:天下之辱莫过于乞。乞犹不辱,岂辱马医哉?
【注释】
①亟屡次。
②假凭借。
③廓外城。
④以通已,大,甚。
【译文】
齐国有个穷人,经常在城中讨饭。城中的人讨厌他经常来讨,没有人再给他了。于是他到了田氏的马厩,跟着马医干活而得到一些食物。城外的人戏弄他说:跟着马医吃饭,不觉得耻辱吗?要饭的人说:天下的耻辱没有比讨饭更大的了。我讨饭还不觉得耻辱,难道跟着马医吃饭会觉得耻辱吗?
【原文】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①,归而藏之,密数其齿②。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注释】
①契券契,契据。古代的券契用竹木或金属制成,分为两半,中间以齿相合,两方各执其一以为凭证,如今之合同。
②齿契的两半相合部分均刻有齿,以相合为真,不台为伪。
【译文】
宋国有个人在路上行走时捡到了一个别人遗失的契据,拿回家收藏了起来,秘密地数了数那契据上的齿。告诉邻居说:我发财的日子就要来到了。
【原文】
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而伐之①。邻人父因请以为薪②。其人乃不悦,曰: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岂可哉?
【注释】
①遽惶恐。邻俞樾:邻字衍文也。上云人有枯梧树者,此云其人,,即此人也。
②邻人父王叔岷:《六帖》十六引无人,字,今本人字疑涉上下文而衍。《吕氏春秋去宥篇》亦无人字。
【译文】
一个人家有棵枯死了的梧桐树,他邻居家的老人说枯死了的梧桐树不吉祥,那个人惶恐地把梧桐树砍倒了。邻居家的老人于是请求要这棵树当柴烧。那个人很不高兴,说:邻居家的老人原来仅仅是想要我这棵树当柴烧才教我砍倒树的。他和我是邻居,却这样阴险,难道可以吗?
【原文】
人有亡扶者①,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扶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②。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③,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注释】
①鈇音fū(夫),又读fǔ(府),通斧。
②动作《集释》:动作各本皆作作动。王重民:作动二字,《御览》七百六十三引作动作是也。下文云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杨伯峻:《吕览去尤篇》亦作动作态度,王说是也。今依卢重玄本、《道藏四解》本订正。《事文类聚别集》十八、《合壁事类续集》三三引亦作动作。
③抇音ju(掘),掘。
【译文】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怀疑是他邻居家的孩子偷了,看那个孩子的走路,像偷斧子的;脸色,像偷斧子的;说话,像偷斧子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