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续笔·卷六
有《送斛斯六官诗》云: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钱。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盖笑之也。韩愈撰《平淮西碑》,宪宗以石本赐韩宏,宏寄绢五百匹;作王用碑,用男⑥寄鞍马并白玉带。刘义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愈不能止。刘禹锡祭愈文云:公鼎侯碑⑦,志隧表阡⑧,一字之价,辇金如山⑨。皇甫湜为裴度作《福先寺碑》,度赠彩以车马缯⑩甚厚,湜大怒曰:碑三千字,字三缣,何遇我薄邪?度笑酬以绢五千匹。穆宗诏萧撰成德王士真碑,辞曰:王承宗事无可书,又撰进之后,例得贶遗,若黾勉受之,则非平生之志。帝从其请。文宗时,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买然。大官卒,其门如市,至有喧竞争致,不由丧家。裴均之子,持万缣诣韦贯之求铭,贯之曰:吾宁饿死,岂忍为此哉?白居易《修香山寺记》,曰:予与元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间。微之将薨,以墓志文见托,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马、绫帛、洎银鞍、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予念平生分,贽不当纳,往反再三,讫不得已,因施兹寺。凡此利益功德,应归微之。柳玭善书,自御史大夫贬泸州刺史,东川节度使顾彦晖请书德政碑。玭曰:若以润笔为赠,即不敢从命。
本朝此风犹存,唯苏坡公于天下未尝铭墓,独铭五人,皆盛德故,谓富韩公、司马温公、赵清献公、范蜀公、张文定公也。此外赵康靖公、滕元发二铭,乃代文定所为者。在翰林日,诏撰知枢密院赵瞻神道碑,亦辞不作。曾于开与彭器资为执友,彭之亡,曾公作铭,彭之子以金带缣帛为谢。却之至再,曰:此文本以尽朋友之义,若以货见投,非足下所以事父执之道也。彭子皇惧而止。此帖今藏其家。
【注释】
①作文受谢:替人写文章而接受别人的酬劳。作文,为别人作文,替别人写文章。谢,答谢,谢礼。
②长:擅长。碑颂:碑铭颂辞。
③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朝中的官员大臣和天下各个佛寺道观的僧人与道士。中朝,朝中,朝廷。衣冠,这里代指朝中官员。
④赍持:捧着,手持着。
⑤干谒:有目的地求见。
⑥用男:王用的儿子。
⑦公鼎侯碑:韩公你颇有盛名,位列封侯,事迹应该在石碑上铭刻。
⑧志隧表阡:刻在墓志铭上。
⑨辇金如山:用车马载运金钱,堆积成山。
⑩缯:泛指丝绸。
字三缣:每个字值三匹细绢。
何遇我薄邪:为何给我这么少的东西?遇,对待。邪,语气助词,表疑问。
撰进:撰写好后进献给朝廷。
贶遗:馈赠,这里指朝廷的赏赐。
黾:勉力,努力。
若市买然:就像市场上做买卖一样。
喧竞争致:高声喧闹,互相争执(要为大官写碑文)。
持万缣:携带一万匹细绢。诣:造访。
既而:不久之后。
臧获:即奴婢。舆马:车马。洎:到,甚至。
贽:酬劳。
讫:最后。
润笔:请人作诗文书画的报酬。
张文定公:即张方平。
在翰林日:苏轼在翰林院做学士时。
诏:皇帝下诏。
执友:同挚友。
缣帛:细绢绸缎。
却之至再:一再推辞。
【译文】
替人写文章而接受酬谢,从晋朝和刘宋时期就有了,到唐朝开始盛行。《李邕传》记载:李邕特别擅长写碑铭颂辞,朝中大臣官员和天下各佛寺道观的僧人道士,都携带金银绢帛去请他写颂文。李邕先后为别人写了几百首碑铭颂辞,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