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附亲闻记)
悟所诠之义理也。如因指见月,因筌得鱼。若逐名迷体,如捉蛇尾,反遭其螫,世尊所以常为弟子说筏喻也。即如今题。大方广是理经名,圆觉是行经名,修多罗了义是教经名,乃至全经字字,无非能诠之名。就兹名下,一一皆显所诠之体,得此体已,方能全性起修,以修合性。复次,释名总诠三德。辨体别在法身。明宗别在般若。论用别在解脱。判教分别总别。故释名之后,须辨体也。

    【记】恐人于经之精义,未能坚确信仰,故须辨.名乃假名句,名即是假,若不得体,名如糟粕。寻名得体。故体在名后。以修合性句,终日所修,皆不离性,故能合性。

    丙二须知体

    【讲】谓苟经体不明,则寻经失旨,事同提婆达多,虽读六万法藏,不免现身堕狱。若明经得旨,如周利槃特,但诵一偈,现身即成阿罗汉果。大论云:“声闻经有三法印,谓无常、无我、寂灭涅槃。印小乘经,有此三印,即是小乘了义经,行人禀教能得道也.无三印者,即不了义经,闻者未必出离生死。诸大乘经,但有一印,所谓诸法实相。有实相印者,即是大乘了义经,闻者乃可得菩提道。无此一印,即不了义经,闻者多堕一边,不能得无生忍也。复次,无实相印者,虽言种种行愿,犹滥魔说。以魔王能说种种行愿,惟不能说诸法实相。故论云:“除诸法实相,余皆魔事”。问:小乘何以用三印,大乘何故但一印?答:小乘根钝执重,故须三印,令厌生死苦,取涅槃乐。菩萨大悲根利,易悟生死即涅槃,能不舍生死,不取涅槃,令入不二法门,故佛但说一法印也.故经体不可不辨,又不可不知也。

    【记】体,即法印也。印者,楷定之义。不了义经闻者多堕一边句。不堕有,即堕空。不堕空,即堕有。皆一边也。不舍生死不取涅槃句,生死涅槃,如昨梦故。

    丙三别真伪

    【讲】谓实理幽微,真伪难别。但凡小所习,若教若行,莫不各言自以为真。故慧学之徒,必须以己之智力,甄察真伪也。

    丁一简非

    【讲】于中又分三类:一世俗经书所明者非。谓彼但为治国安家,赏善罚恶,仁义礼智,孝悌忠信,养生养性之道,属爱论故。帝释十善论。梵王出欲论,五通神仙论等,皆属爱之戏论。戏论破慧眼,不见于真实,故非也。二外道所明者非。以其不离边见,邪见,六十二见,一百八见等,皆属见论义收。三声闻所明者非。且小乘人无大悲心,一志自求出生死苦趣涅槃乐,不能深求诸法实相,故亦非也。

    【记】属爱论故句。言总从爱心流出也。不离边见邪见至一百八见等句。因空有二边见,乃有邪见,而次第生起种种见。

    丁二显是

    【讲】唯有大乘经所明,为利根人,如法相说,多明第一义悉檀。菩萨大悲,为众生求无上道,不计劫数长短。深观诸法,不滞二边,一心常寂。如水澄清,珠相自现,得真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诸大乘经所依之理体也。

    【记】看讲义可知。

    丙四正出体

    【讲】此经以圆觉妙性清净境界为体。于一题中,取大方广义。于竖义中,取大字义。于横义中,取体大义。于三德中,取法身德。于经文首章中,取清净觉相义。次章中,圆觉清净境界,的指此体之名。于三章中,取净圆觉心义,圆觉净性义。四章中,取圆觉清净义。五章中,取圆觉境界义。六章中,取圆满觉性义,净圆觉性义。第七章中,示修三观行门,一一标示悟净圆觉。故得用之以为经体。当知即是中道理性,一真法界,实相实谛之异名词也。

    【记】此经以圆觉妙性清净境界为体句。大乘法印,既是诸法实相。然今不取,而独取圆觉等为体者,何以故?就经取义故。大字从体得名。于三德中取法身德者,法身是性也。般若解脱二德是修,故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圆觉经简介 >圆觉经目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附亲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