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附亲闻记)
契经句,契者,符合也,相契也。妙符中道,是上契。巧合机宜,是下契。大乘了义之经,与佛心相应,故曰上。自己省察自心,与经中所说契合否,故曰下。俱顺两方句,此方彼土,谓之两方。定说三乘不一亦非了义句。定说声闻是声闻,缘觉是缘觉,菩萨是菩萨。未能会归一极,故非了义。会归一极者,了三乘原是一乘也。直破差别之相句,本经如弥勒章,清净慧章,皆是直破差别之相,故为了义。

    戊二释通名

    己一正释经字

    【讲】上十字乃一经之别目,此经字是诸部之通题。具云契经,即梵语修多罗也。谓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机宜。若但契理而不契机,如俗典雅训,非经也。但契机而不契理,如牧曲樵歌,亦非经也。今言经者,不惟契理,亦能契机故。复次。梵语修多罗,具含五义:一者法本义。谓佛知一切法皆不可说,以四悉檀因缘而有言教。作世界说,即为教本。作为人对治二说,即为行本。作第一义说,即为理本。故含法本义也。二者微发义。佛用四悉檀起教,巧妙玄辞,从微至著,靡所不诠。是则文义渐显,开发初心,初中后善,圆满具足。故含微发义也。三者涌泉义。此从譬发明。谓妙泉涌流,滔滔无竭。佛用四悉檀说法,文义无尽,法流不绝。津润萌芽,三草二木,一地所生,皆得增长,故含涌泉义也。四绳墨义。此亦借喻显义。如世之木石匠人,以绳墨能裁邪曲。佛用四悉檀说法,裁爱见之邪曲,令发真见无漏正道,故含绳墨义也。五结鬘义。此亦借喻显。结鬘者,即是缕穿于华,不令零落。佛用四悉檀说法,诠诸法相,赴缘皆无漏失。又华鬘能严饰身首。佛以正教,庄严行人,普令一切,悉皆爱敬,故含结鬘义也。此土诸书,既无含此五义之言,故用经字以代之。佛地论只有二义:一者贯穿义,谓贯穿所应说故。二者摄持义,谓摄持所化生故。此方训为四义:一者法义,谓十界同遵故。二者常义,谓三世不易故。三者径义,谓修行路径故,四者典义,谓摄生定典故。举要言之,乃千圣之恒规,百灵之良轨,迷途之宝炬,佛灯之后焰,故称经也。

    【记】契理而不契机,如俗典雅训,可名为书,而不得称经。牧曲樵歌,虽少儿能解,然无道理,是为契机而不契理,亦不得称为经也。一切法皆不可说者,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也。裁爱见之邪曲句,凡夫之爱,曲也。外道之见,邪也。一者法义句,法者,轨持之义.摄生定典者,摄化众生一定之典也。佛灯之后焰句。佛灭度后,只剩一焰照世,谓之后焰。

    己二历法明经

    【讲】盖佛住世时,金口宣扬,听者得道。佛灭度后,四依弘经,诸善知识开示,闻者得解。皆以声尘为经。若三藏十二部,及诸祖语录,皆以纸墨流传。是色尘为经。若但修观相应,得证二空真如,可称法尘为经。此方惟三尘得益者多,以眼耳意三根利故。若通途而论,他方诸佛国土,六尘皆可称经。以净土众生,六根俱利故。如楞严会上,二十五圣,各陈所入之门,门门皆通大道。十八界七大,无不是经。据此,可见悟者俱是,迷者俱非。是在当人之迷悟,何拘拘于文字为哉?释名竟。

    【记】言经历无数之法,皆以明经也。四依弘经句,四依大士,即弘法之人。何谓四依?一依义不依文。二依智不依识。三依法不依人。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听经讲经,皆宜四依。依不了义,只能成阿罗汉,不能成无上菩提。莫道纸墨文字是经,向来从唯心上用功者,水光山色,鹊唱鸟鸣,触处悟道。声声色色,无往非经。但不能为声色所转者借口耳。

    乙二显体

    丙一须辨体

    【讲】体者,主质之义。名旁是宾,体正是主。名乃假名,体是实质。体是名下之所诠,名乃体上之能诠。经中从始至终无非能诠文字。意欲令人寻名得体,托能诠之文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圆觉经简介 >圆觉经目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附亲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