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述要
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
五根对五尘,对于顺缘则起爱著染淫。对于违缘,便生憎嫉嗔恚。由于憎嫉故,造种种恶业,诸如凌辱毁谤,打骂杀害等,以致堕在地狱饿鬼。
这段经文,系于六道中择其苦重者论之。故单约恶业,不说善业。当知顺缘违缘,凡染心者,皆不免生死轮回。
若于顺缘生爱,同样是轮回业。爱著轻者可生人天,染淫重者,则堕畜生。三界六道,皆属有漏,生死相续不得出离。是故以下经文,言舍恶乐善,复生人天。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知欲可厌者,知欲恶不善法,是三涂恶道之因。于是厌离三恶业道,爱著于人天善道。故曰知欲可厌,爱厌业道。人天善道虽好,但仍不免轮回,不得出离。
舍恶乐善者,舍欲恶不善法,乐著于善法。欲者五欲,恶者五盖,不善法者十不善也。即杀、盗、邪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贪、嗔、痴。今舍恶者,舍欲恶不善法也。乐善者,乐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
以舍恶乐善故,复现人天之报。
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
又知善恶业道,皆由爱之一念所生。乃知诸爱可厌恶,于是弃爱乐舍。乐舍者,灭诸苦乐受。灭苦乐受,得世间禅定,不出三界不了生死。
弃爱乐舍,乐舍之一念,还是无明。苦乐缘生无性,体即虚妄。既属虚妄,云何可舍?故乐舍之一念,便是无明。故曰弃爱乐舍,还滋爱本。
以弃爱乐舍,依然是爱著故,所以便现有为增上善果。人天是善果报,色无色界是增上善果报。
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皆轮回故,不成圣道。
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不能成就圣道。圣道者,出三界得无漏道也。众生不出六道轮回,皆由恩爱贪欲所致。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法生时由细至粗,除断时须由粗至细。故须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我们已经知道,无明发业,爱能润生。如果断于爱染,则不受三界生。例如小乘四果人,断尽见思惑便出三界。而思惑者,即三界之爱也。所谓四住地,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见一处住地即见惑,欲、色、有爱,即三界思惑。凡夫著于爱见,故落生死轮回。阿罗汉无有爱见,故超脱三界。
今菩萨涉世,受三界生,莫非仍有爱见吗?否则为何仍受生三界?为除此疑,佛自作解释。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
菩萨示现生于世间,非是业报身,而是变化身。业报身由爱润生,变化身只是示现而已。所以菩萨示现世间,非爱润生。故曰非爱为本。
但以大慈大悲,令一切众生舍爱。众生若舍爱著染淫,便可不受轮回苦了。
爱与慈悲,截然不同。爱是出于我见,适于我者则爱之,违于我者则不爱。慈悲则无我,心怀平等,慈悲一切,称为大慈大悲。故慈悲是平等的,爱是自私的。爱是有所爱,有所不爱的。慈悲是无所爱,无所不爱的。慈悲心体是智慧,爱者生于爱见之惑。
菩萨示现世间,是以大慈悲心,令一切众生舍于爱染免于轮回,非爱所润生。
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假者假借也。借诸贪欲,而入生死。示现留惑润生,非是真为业所系也。
若诸末世一切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