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述要
湛然,是为波浪之实相。故曰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以圆觉性本空寂,无诸分别故。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以实相无相,诸相幻化故。
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菩萨谓圣者,众生谓凡夫。言一切凡圣,无非缘生如幻,犹水之与波然。若证圆觉,只是幻灭还见本性。幻起幻灭,均非实法,而本性不动,所以无取证者。
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
譬如眼根,不自见眼。
上文言幻化灭故,无取证者,因为圆觉性自平等,无有能所之分别。譬如眼不见眼,亦无能所之分别。
性自平等,无平等者。
云何平等?因为诸法无性,所以皆悉平等。故平等者,即法无自性义。法无自性者,即圆觉义。以法无自性,所以无平等者。若有平等者,即是法有自性。若法有自性,即违圆觉。
众生由于迷惑颠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欲灭一切幻化犹未灭之间,虚妄起修行功用中,便显有种种差别。当知此非圆觉性有差别,而是众生修行功用有深有浅,显出种种差别也。
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如来寂灭者,觉性不动也。觉性不动者,无有分别也。无分别者,无性不可得也。无性不可得者,无有定法也。无有定法者,横遍竖穷也。横遍竖穷者,妙圆觉也。故得如来寂灭随顺者,随顺如来妙圆觉也。
觉性不动则无能所,无分别则无能所,无性不可得则无能所,无有定法则无能所,横遍竖穷则无能所,妙圆觉则无能所。以无有能所分别故,所以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
无始来,即一念妄心起以来。因为妄心虚妄,无体无生,故曰无始。
第七末那识,恒常内执第八识见分为我。以致产生四种烦恼──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是谓妄想我。
见分既起,即执第八识所变相分为我所。‘及爱我者’,便是及爱‘我所’也。于‘我’与爱‘我所’相续不断。
然而我及我所,唯是一念妄心。一念妄心,变现见分,妄执为我。即于同时变现相分,妄执为我所。我与我所,相依而起,都无实体。众生迷惑,妄计为实有,故曰曾不自知念念生灭。一切众生执妄想‘我’,及爱‘我者’。却不自知我及我者,皆自己妄心念念生灭也。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
如此众生,若遇善友,善友即善知识。何为善知识?何为恶知识?经云无我为善知识,有我为恶知识。
既然深悟无我,则不执我所。不执我我所,则无烦恼障所知障。既破二障,便了分段生死变易生死。故遇善友,可入无生。反之便为恶友,若遇恶友,便随生死。
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净圆觉性横遍十方,竖贯三际,无生无灭不可分别。
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
既悟净圆觉性,不生不灭,如空性之不动。则知一切事相之起灭始终,皆如空花而无实体,虚妄动乱也。发明者,即明了悟知的意思。
尔时便知生灭无性,完全是自己妄识,起灭劳虑也。如果妄识不动,当下即是净圆觉性具足。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当知劳虑即是妄想而无实体,法界净即是觉心不动。劳虑既无实体,云何可断?犹如空花本无实体,云何可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