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笔记(黄念祖居士讲述)
就是说你错了,不是别的,不是达到,你是错了,因为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啊,心一起念一动都是错误,所以不能用想。这是夏老师的话。底下大家注意:“这些话等于佛说。”就是上面这些话,等于是释迦弁尼佛在这儿说的。希望大家记住,这些话很重要,就是把上面的话肯定了。
底下就讲经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都是指的般若。”般若就是人本有的,也就是自性,这个本有的智慧、本有的本性,它是不生不灭。本来无生的人、物都应该不灭,本来它也没有什么叫做它不受一切污染嘛,所以不垢不净。也不增不减,在凡的人一点也不少,不但在凡的人不少,在地狱中的人,这个般若和佛性一点儿也不少,成了佛一点儿也不增加,只是你现在不显,你显不出来,一显出来就是你本来有的。你不生不灭,也不是你现在忽然间生出个般若出来了,它从来也不不灭。它也没有染污,我要把它洗干净,都没这些事,镜子本性没这些事,你说的是镜子上的脏,那不是镜子,这儿有块脏,那是妨碍你照,你把它擦干净,但镜子的本性没有脏啊,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呢,镜子的光明也不添,也不减弱。就这种解释是偏于顿啊。所以一个经有不同的解释,南梅的解释跟这还不一样啊。南梅北夏当时是并称啊,后来南梅是以北夏为师啊,这个事我很清楚。
底下又回到观自在:“观自在就是看你念的这一句阿:”观自在就是看这句在不在。“关键提到净土了。观自在就是什么呢?就是看你念的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在不在。”时时有佛号,便得大自在。彼佛何故名观自在,已亡我故,到处无碍。“所以你这儿念佛就是观自在啊。观自在,古佛也叫观自在啊,彼佛何故名为观自在呢?他就是因为亡我嘛,所以到处无碍啊。这句佛号即是真般若。所以有人往往就说《金刚经》跟《阿弥陀经》是两回事,这个都是对两部经都不理解的人说的话。这句佛号就是真的般若,这句话十分难懂啊。所以拿几句夏老师的诗,“一声佛号一声心”,这佛号是什么?就是你的心哪。你的佛事情是什么时候念的,“迷时不念悟时念”哪,所以你念佛号的时候就是你悟的时候(在念)中阿。念的是什么?一声佛号就是一声心哪。这不成这不是真般若是什么?当我二十岁的时候,我从怀疑佛教变为相信佛教,二十岁。因为我看到,我本来是佛教家庭,但我看到,我本来是佛教家庭,但我看到许多和尚、居士还那么勾心斗角、争名压利,我说这些念佛都没用了,念了半天,这华号有什么用?所以我就错会了,我就说这佛法不灵了。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考试完了,没书可看,找了两本书来看,就看了《金刚经》。这是恍然哪!这一次也是多少次的甘露灌顶。在这时候,我就认识到众生要想达到无住生心就是念佛呀!这一个认识,是我自己有的,但这些认识当时出来以后到现在我是认为它还是正确的。那时候,我还想呢,可能念咒更好一点,为什么?因为一句佛号还有一个字,这句咒里念头,什么思想都没有,这就无住生心哪,那无住生心还不是般若是什么?这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佛法最深密的核心,密宗的核心,这是剥芭蕉所见的心。菩萨说,等于大家要剥笋皮,我们的修持就是剥笋皮,从外头好多泥巴、好多什么,你剥一层,再剥一层,剥来剥去你见到笋心了,所以学佛要有剥笋皮的精神,你要剥啊,一点点肃下去是去东西,不是得东西,有的想得,《心经》讲无所得,你凭什么要得?你就抬杠了。剥了,所见的心是什么?就是这句话啊”这句佛号即是零点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
但是底下加了个条件:“这句佛号需平平妥妥才算,如与妄想混合则不算。”这个“平平妥妥”,稍微解释一下:平平就是平平常常,妥妥就是妥妥当当、妥当,平平常常,所以平常心就是道啊,所以经里头“平常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