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释(斌宗法师讲述)
明。要之无明就是迷惑心,到底迷个什么?迷了我法二种空理。众生不了五蕴幻化不实,妄执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是为我执无明;不了诸法缘生无性之理,妄执万有现象为实法,是为法执无明。所谓内执根身以为我,外执器界以为法。迷了我法二空的真理所以叫做无明;此为迷真所起的一念不觉。【按无明有根本无明和枝末无明两种:不明理性之空谓之迷理无明(不知真空实相离相之理)根本。不明事相之假谓之迷事无明(妄见万法为实有)枝末。迷理无明,指一念妄觉障于中道实相之理,使之不能显发;迷事无明,指见思烦恼障生死之事,使之不能出离。凡夫不明真谛理,著于邪见名为见思无明;二乘不明俗谛理,著于空寂名为尘沙无明;权教菩萨不明中谛理,著于二边名为根本无明。总之迷真谓之根本无明,起妄谓之枝末无明。】
行是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识就是业识第八识(是人生的总报主)。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于有缘父母,当其交媾时,四周黑暗,唯见一幕淫剧,于明相(淫光)发现处,神识聪利,刹那即到父母身边,那时昏昏迷迷,忽起一念爱心(男的则爱母憎父,女的则爱父憎母),流爱为种,纳识为胎(流一念爱欲心为受生种子,于父精母血之中而成胞胎,将此神识处于臭秽胎狱之中)。啊!惨了!生死的祸根将此演成,一切众苦跟在后面而来!此为投胎最初第一念(止观云:初托胎时名歌罗逻,此时即具三事:一命,二暖,三识。是中以报风为命,精血不臭不烂为暖,活动为识。此时便随母气息上下出入,名为识位)。
名色,名指心识(即神识初投胎时之谓),色指形体(即父精母血混成之肉团)。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揽父母赤白二渧而成胎为色。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此为胎中精神物质初备之相)。因为初投胎时,六根未成,识心不能显发其了别功能,但有心的名称,没有心的作用,所以不称为心,只称为名;初投胎时,形体未全,五官未具,不便称身,故但称色。此为婴胎初凝还没有完成六根的一个阶段(人生在胎内生育之次第分为五位:第一七日名羯罗蓝位,又云歌罗逻,译为凝滑,或云杂秽父母之精血初和合而成的一团凝滑之秽物。第二七日为頞部昙位,译为疱,经二七日渐渐增长而成为疮疤之形。第三七日名闭尸位,译为软肉,经三七日渐成软肉之质。第四七日名为羯南位,译为坚肉,经四七日渐成坚固之肉。第五七日名钵罗奢位,译为肢节,又名形位,自神识投胎后至五个七日生诸根形,四肢差别,以上皆属名色位所摄。自此以往,乃至出胎后亦有五位:一、婴儿位,二、童子位,三、少年位,四、中年位,五、老年位)。
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自第五七日形位后,渐具根相,至第六七日名发毛爪齿位,第七七日名具根位,六根初成。从名色,六入至出胎,中间总有三十八个七日皆属胎中位)。此为有情一生自用之自体。
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当小孩二三岁时,天真纯朴,六根对境但起单纯之知觉,没有憎爱的分别。此为六根交际一切外境的一种作用。
受即领受(领受所触之境)。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当四五岁至十岁时年纪稍长,知识渐开,知道接受一切境界,对于饮食衣服玩具等,都有所求,且能分别好丑,唯不生贪爱之心耳。此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爱即贪爱。于所对境,能起贪爱。当十一二岁至十八九岁时,年将成人欲望既开,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唯尚未广遍追求(文中虽单举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