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释(斌宗法师讲述)
亦不能证得无上佛果),此起下文也(此处无所得句当连下文读)。
以外亦可约能得所得本具三义释之:
一、谓依般若胜慧了达诸法皆空,得个什么?故曰无所得。此约所得方面言。
二、谓自性本自圆满不缺,无须一些儿所得,故曰无所得。此约能得方面言。
三、谓实相本具一切功德智慧,凡夫迷而不见不知,今菩萨依行深般若亲证实相一切功德本自现成,不是前无而今忽有,更非从外得来;因本具故,非真有所得,故曰无所得,此约本具方面言。
一切诸法皆因妄情执著而有,如凡夫执五蕴故有身心世界可得;二乘执空故有偏空涅槃可得;权教菩萨执二边故有上求下化而能所历然。总之无所得即是无取著(无爱取,执著),有所得即是有取著,一有了贪取执著之妄见,则三惑烦恼炽然。观音玄义云:见思取生死相,尘沙取涅槃相,无明取二边相。今用观照般若照之,则妄情顿消,执著俱遣,是为凡圣情尽,智虑都亡,还有什么三惑可言,诸法可得呢?经云:如是般若波罗密多以虚空为相,以无著为相,以无住为相,何以故?般若波罗密多甚深相中,诸法诸相皆不可得,无所有故。问:既云没有一法可得,为什么下文又说依般若而得究竟涅槃乃至佛果?让我来引一段经文作答案。
善现言:世尊若不可得,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若不得一切法,云何能圆满六度,入菩萨正性,严净佛土,成就有情?佛言:菩萨摩诃萨,不为一切法故,修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无所得故,修般若波罗密多(大般若经)。
当知有所得则心生执著而受累,无所得则心自空寂而解脱(菩萨究竟涅槃,即由无所得心而得来的)。这可举一喻:比仿一班不重实学而好虚名的人(不重实学喻不解空义,好名喻妄生执著),非但得不到什么称誉,反而招来了一个讥嘲(喻为执著所牵累)。至于那不重名而韬光晦迹的他们(喻无所得),反而博个伟大盛名,流传千古(喻获到大解脱)。即此可知有所得则无所得,无所得即是真得。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所得则无所得),若见诸相非相(以无所得故),即见如来(即是真得)。断际禅师也说:不得一法名为传心,只无所得名为坐道场。这都是说明无所得即是真得的道理。同时又要知道,自性空不碍缘起有,所以无妨因果的建立,而缘起有不忘自性空,所以没有万法的取著。能够说有而不著诸相,谈空而不废诸法,这才是般若真空的微妙处!是故下文说:菩提萨埵依般若而究竟涅槃。
菩提萨埵,略称菩萨,已如前释。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谓依此般若毕竟空慧而获到心无挂碍,乃至究竟涅槃。
挂碍,挂是网罩义(喻无明烦恼蔽覆真心,如被罗网罩著不得自由);碍是阻滞义(喻众生执著,阻碍正道,不得前进)。意思是说真心被了无明的蔽覆,事事妄为执著(挂),对境生阻,触途成滞(碍),故谓之挂碍。亦即被物牵挂障碍而不得自在的意思。
到底被什么牵挂障碍的呢?凡夫被色牵挂,故有我执的障碍;二乘被空牵挂,权教菩萨被二边牵挂,故有法执的障碍。
恐怖,恐为恐惧,怖是怖畏。一时惊骇曰恐,常存畏惧曰怖。要之,即是有事所牵累而生恐惧怖畏,心不得安的意思。究竟恐怖什么?凡夫为五蕴的挂碍,而有分段生死的恐怖,二乘为偏空的挂碍,权教菩萨为二边的挂碍,而有变易生死的恐怖。
兹单就凡夫方面来说:因不觉故,内执四大假合之身为我,贪恋取著,则以身为挂碍而有老病死等种种恐怖的发生;外执万法为实有,妄为取著,则以万法为挂碍而有患得患失等种种恐怖的发生;这都是无般若智,迷实相理,一向以妄想心用事,烦恼心用事,故有种种挂碍恐怖。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