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信解品第四
者为能净佛国土。盖土为依报,即众生之共业所成,而众生之业,实依众生之心而住。若众生之心净,则众生之共业净,共业净则其依报之国土亦因之而净矣。然净众生之心,必依佛法,故所净之国土即为佛国土也。成就众生,即佛以法化度众生,如未种善根者令种,已种善根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度脱也。须菩提等于佛说大乘之法,久已熟闻,而在座之时反生疲懈,但滞著于其所证生空之法,而于一切大乘事业概不好乐。何以故?以观此菩萨法种种悉皆空故,以自证涅槃与佛无异别无堪作故,以朽迈故,以佛所说大乘法为教化菩萨与己无与故,此所以不起悕求也。

    壬二显今获得

    “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希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忽闻此三乘唯是一乘之希有法,所获实堪深幸,如不求而得无量珍宝也。

    辛二喻领

    壬一总谈法喻

    “世尊!我等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

    此下说譬喻以生领解也。

    壬二正陈喻辞

    癸一喻昔不悕

    子一最初发心喻

    “譬若有人,年既幼稚。

    此下喻昔不悕,复分为六,此最初发心喻也。有人、喻发大乘心,幼稚、喻发大心不久。

    子二退流生死喻

    “舍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

    父、喻佛,舍父、喻违佛乘之教义。逃逝久住他国,喻退转以流浪于生死之三界,而不安住于大乘心之本国也。十、喻天道,二十、喻人道,五十、喻五趣也。

    子三中还见佛喻

    “年既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财宝无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诸仓库,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象、马、车乘、牛、羊无数,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客亦甚众多。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历国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年长大、喻原有之大乘心发动。穷困求衣食,喻为生死烦恼所逼迫,知求解脱。渐渐游行,喻熏习既久。遇者、不期而有之谓。遇向本国,喻忽又回向佛道也。其父求子中止一城,喻佛本教子以大乘,故于大乘中求之;求之不得,乃示现应化于三界也。其家财富无量等,喻佛功德教化之盛。金、银等财宝,喻法财也。仓库,喻有为、无为功德之藏。僮仆、喻八万四千功德。臣佐、喻佛之方便法以佐正智。象马、喻神通教化。车乘、喻三乘。牛羊、喻万行庄严。出入息利遍于他国,喻成就自利、利他功德,遍于九法界之国也。商贾、喻宣扬佛法之三乘圣众。穷子游行经历遂至父城,喻熏习既久,重复值佛应身于三界也。

    子四不肯修大喻

    “父每念子,与子离别五十余年,而未曾向人说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怀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财物,金、银、珍宝仓库盈溢,无有子息,一旦终没,财物散失,无所委付,是以殷勤每忆其子。复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财物,坦然快乐,无复忧虑。

    此明父恒念子也。父曾教子发大心,今已退转,故曰离别。未向人说者,未向菩萨说也。老朽多财物等,喻佛自身功德成熟。子息者,佛以一切众生具出世大乘心者为子息,今已发大乘心者既已退转,故如无子息,以小乘人不能担荷佛法也。

    “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以真珠、璎珞、价直千万庄严其身,吏民、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旛,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简介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目录 > 信解品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