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安乐行品第十四
但此系初发心菩萨,始获闻一乘境之行者。一与亲近,则彼声闻人亦自各有其修证独得之处,菩萨或为所移以致退堕,或因所见互异致起争论,反碍进修,故不与亲近为最合宜。若来问法,则亦当随宜为说。然亦即说──此大乘之妙法─

    ─之即已,并不希求其必能领受也。

    “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

    此应离长染缘。能生欲想,谓能令彼起爱欲之想。言菩萨不应存此心而为女人说法,非谓不应为女人说法也。小女、即幼女,处女、守贞不字者,寡女、已无夫者。五种不男之人,谓生来便不具男根者,以刀除去者──如阉宦是,遇男变男遇女变女嫉妒不能淫者,半月变男半月变女者,或男或女随时变移无定者。以上各种,菩萨应不乐见、不与语、不与亲厚者,为此非法器,徒致增长不清净法,于宏法无益耳。

    “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

    此应离讥诃缘、非轨缘、及散乱缘。独入女子家,非即便有过失,特易渐生过失,且召讥嫌,故不独入。至不得已独入时,则如入险途,应即一心念佛。既以摄心清净,兼望佛力加被护持净戒也。露齿笑为轻笑,现胸臆为无仪,均属非轨,并应远离。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及与同师,则均不免任教育保护之责,事至纷扰,亦非菩萨志存宏道之时所宜也。

    以上种种,皆教菩萨之律仪。离此十恶缘,即为菩萨之修戒行也。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此释修定行并总结也。一切恶律仪之法既无不远离,由是守护六根不令放逸,能与禅定相应此为由戒生定。恶缘之处既不应亲近,益显善缘之处当亲近耳。

    子二第二亲近处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

    此下释修慧行,为由定生慧也。约分为二:初、空观,后、有观。自观一切法空句至无碍无障,共十八句,为空观,兹逐次释之:一切法皆由遍计所执而有,先有种种我,如世间有士夫等我,出世间有预流等我。世法中有五行、五常等法,佛法中有六根、六尘等法。皆因妄心分别,遂见有我法可得。而究其体性,毕竟空寂,故曰一切法空。以人我、法我二俱空故,一切法之实体于以显现,故曰如实相。以随顺于遍计所执,遂依之起颠倒所生染法,若随顺真如实法,即为清净依他起性故不颠倒,以上为三性空观。由观一切法空,显于平等实相,远离颠倒,故法体常住不动。凡可进退移转者为动,以能动故或随上品进转,或随下品退失。有为法若是,无为法不尔。此于空观之中,一一显法体之实相。

    “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

    虚空无所有,亦无能有,故无能得无所得,二得俱无是即真如性,故为言语理路之所不能达。生、出、起三相,皆有为相,即有变异有毁灭。若实相平等常住,无毁灭相故无生相,无变异相故无出相、起相。

    “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

    以分别故有相,以分别相故有名,法体离于能遣所遣,故非名相所能到,故曰无名无相。以言语道断名相不及故,一切妄法遂于实相上均无所有。以下四句,更显法体之超妙。无有三世之相可得、为无量,无有十方之际可得、为无边,离一切烦恼障、为无碍,离一切所知障、为无障。以上十八句,为三观中之空观。

    “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简介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目录 > 安乐行品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