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一 方便品第二
常住即是真如实相。但是,此真如实相非人人能明了,故说惟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如来明见,无有错谬,如理真实,名如是相。

    何谓虚妄之相?这个应该人人都不会陌生,「它」是我们的「老朋友」,它就是无明。无明,是个妄相,非真,有生灭,有增减,有垢净之分别。此无明无有实体,只是一个假名而已。如此经云:「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同于水深火热当中,受尽煎熬逼迫般难受。」

    (二)「如是性」:业不自生,实由性起。心本具有善恶之性,随著因缘而有种种差别。中国有一部三字经,是每位初入学之孩童的必修科。此书一开始就说:「人之初,性本善」。「善」,即佛性。但是「性相近,习相远」,心本来与佛相近,但是,无始来染诸恶习,便和佛性逐渐远离,不识本来面目,故有善性与恶性之分。

    善性与恶性是怎样表现出来?

    「如是性」:在这里有一个比喻,就好像竹子和木头。竹子和木头里边都有火性,可是这个火性,若搁置不用,便永远不会生出火来,必须要假借一种缘,它才会生出火来。例如:以前在中国,一般人都是茹毛饮血,那个时候还没有发现火,所以一切东西都是生吃。等到燧人氏钻木取火後,才开始用火把东西煮熟了吃。自此以後,人们才懂得用竹子或木头,引出火性来。

    这也就好像我们所造的善恶业,必须借著这个「性」显出来。这种性,若是为善而发,就叫智慧光、若是为恶而发无明火,就变成毒火。这种毒火,能成就一种妄缘。而我们这个「性」,则好像竹子和木头的道理一样,本性是空的。里面虽有善有恶,但要借著一种因缘方能显示出。在楞严经上讲四大地水火风,描述火大的时候,说「火大无性,寄于诸缘」。这个火性它没有我,得要因缘和合,才生出这种火,这是「如是性」的道理。

    (三)「如是体」:这个体就是我们人的身体,也是一切的形体。这个体有三种分析:第一种,就是凡夫和圣人本来平等,本来的那个体,没有凡也没有圣,是一样的,这叫「以理为体」。这个体是本有的佛性,又叫理,道理的理。第二种,若是有人从凡夫修成道业,这叫无漏体,所谓证果的圣人。第三种,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五蕴幻躯,即五阴色受想行识,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假和合而成的这个身体,是有漏体。

    (四)「如是力」:这个力就是出力。以前我对你们讲过,我有个出家师兄弟,他本来学过讲经说法的道理。他常常讲经,尤其是欢喜讲八识的道理,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和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中国人过年时喜欢写春联,用红纸写上字贴在墙上,认为吉祥,意思也就是能避邪,在庙上也有这种风气。某年过年,我就写了几个字,这几个字就是:「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这个师兄弟,他看了大概很喜欢这几个字,于是就不停的念:「智慧如海,智慧如海」我看他念了不知多少次,乃开他的玩笑,故说:「我看你是业力如海!」哦!他一听就大发脾气,破口大骂:「你凭什麽说我业力如海?」我乃微笑著对他说:「我保证你欢喜。业力有善有恶,我说你善业如海,你认为怎样?」啊!这一回他没有话说了,即刻转怒为喜。你看,人就是那麽奇怪,只是一字之差,他就会大发脾气。你把这「业」字译为善业,他的脾气又不知跑到什麽地方去了,你说妙不妙?所以这个「力」,就是业力。业它也是一个体,在业体上的一种力量。十法界里所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森罗万象,无不从众生的业力所示现。一切众生的身份,这叫正报。一切森罗万象,这叫依报。依正二报,皆是从业力生出来,故云「如是力」。

    (五)「如是作」:这个作就是造作,造作一切业,善恶不等。种善的因就结善果,种恶的因就结恶果。这个「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法华经简介 >法华经目录 > 卷一 方便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