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一 方便品第二
搬柴运水,迎宾待客,在寻常日用中,皆能修定力。

    一如永明寿禅师,他每天日课称念十万声「南无阿弥陀佛」。他是不是除了念佛外,什麽都不做?非也。他是一面工作、一面念佛,整个生活都在念佛三昧中。所以他每念一句佛号,就有一尊佛从他口内现出来。但是这种瑞相,唯有开了五眼的人才能看见,非一般凡夫肉眼所能见。永明寿禅师因此而被人看作是阿弥陀佛之化身。所以,无论我们做什麽事,若能保持坚诚恒实之心,都能得此定力境界。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舍利弗,佛以种种智广分别说。所说称机名「巧」,法义非一故名「诸」,言词柔和细软,故能利乐一切诸众生。「巧说诸法」:对于种种法,善能分别而巧说诸法实相。「法」,是方法,若能善巧说法,令对方欢喜信受,此为巧说诸法,否则就是笨说。

    六祖大师,虽目不识丁,却能善说诸法。某次,有两位僧人竟然为了一面旛在飘动争执起来!甲说:「我说这是风动!」乙却说:「你错了,应该是旛动」两人争论不休,都不肯认输,幸好六祖大师刚巧在场,即为他们释疑解说:「此非风动,亦非旛动,仁者心动也!」你心里觉得动,它就动;若心能不动,一切也就不动了!这也是巧说诸法。人若懂得修道,做什麽皆是修道,皆在定中。

    六祖惠能大师是怎样开悟呢?大师未出家时,以砍柴为业,生活虽然清苦,大师仍不忘孝事老母,晨昏定省,冬温夏凉,唯恭唯谨。後来,大师到了五祖的道场,被五祖指定做舂米的工作。大师日舂米夜舂米从未歇息,既无打坐亦无闲暇研究经典,更是没有念过一句咒语,但是他竟然开悟了!这是什麽原因?原来他无论做什麽,都能专一其心,清净妄念。楞严经云:「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亦即禅定解脱三昧。是以若能悟得其中意,尽在日用寻常中深可体会。

    「巧说诸法上,言词柔软」:佛所说的法,绝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善能愉悦众生心。

    佛又再说一声,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前所未有的微妙法,我已完全成就尽证。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止,即停止不说了。佛陀为什麽不愿再说下去?因为此经微妙深奥,非一般人所能了解,说出来恐怕引起众生,生出疑谤心而造诸恶业,故佛久默斯要,不务速说此第一希有难信之法。第一义法即不二法门,故称第一。不二法门者,即无二无三,是绝对独一无二。「希有」,从所未闻,故云希有。「难解」,理深法妙,意趣甚深,所以甚为难解。此希有、难见难可信之法,唯有诸佛与释迦牟尼佛,方能穷究尽底,明了诸法实相是无相,而无所不相。

    诸法就是一切法,但是归纳起来,不出十如是,换言之即十法界:(一)佛法界、(二)菩萨法界、(三)缘觉法界、(四)声闻法界;以上为四圣法界。六凡法界:(一)天、(二)人、(三)阿修罗、(四)畜生、(五)饿鬼、(六)地狱;四圣六凡合起来名十法界。十法界中,每一界又有十如是,共成为百界。而百界中,每一界又有十如是,这叫千如。

    现在浅释十如是:(一)「如是相」:相就是一个相貌。此相貌有真有妄。「真」,即常住不变,无生无灭,真如实相。所谓真实面貌,本地风光,指的乃是我们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此「常住」,不变而能随缘,随缘而又不变,如如不动。「常住」,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总而言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法华经简介 >法华经目录 > 卷一 方便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