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方便品第二
尽苦道无所畏。「解脱诸三昧」:是指人解脱及诸禅三昧。「及佛诸余法」:其他佛所行的妙行妙法,皆是无法测量出来的。「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从无量无边那麽多佛所,都具足了他们的行门,这种甚深微妙的法,是难见难明了。不容易见到,亦不容易明白。「于无量亿劫」:释迦牟尼佛和其他十方诸佛,都在无量亿劫以前,行诸大宏愿,圆满了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五根、五力,还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共三十七道品。「行此诸道已」:已把三十七道品、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都修过了。「道场得成果」:因为修了这麽多的法,所以道场成就了,佛果也成就了。「我已悉知见」:我已经悉知悉见。「如是大果报」:像十如是这种的大果报。「种种性相义」:这种十如是之性相的道理,及种种的法门,种种的修行,我都完全明白了。「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我和十方的佛才能明白这种种事情,其余的众生是不容易明白的。
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
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後身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
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是法不可示」:这种妙法,不可以随随便便就讲给人听,为什麽呢?因为「言辞相寂灭」:这是究竟实相的法门土,言语道断用言语的路,没有办法能解说的了;心行处灭用心所想的思惟,也无法想出来的。所谓「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心本想要攀缘,但是连念虑、思想都没有了。「言辞相寂灭」:即是没有什麽可讲的。真正的妙法是不可说,不可说,说不出来,它发挥于自性里面,不是从外面得来的。「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没有任何的众生,可以明白这一种妙法。「除诸菩萨众」:除了已经得到大乘菩萨的果位,明白这实相的道理。「信力坚固者」:他因为有坚固的信心,好像文殊师利菩萨这样的大士,才能明白这种法,能信这种法,其余的众生还是不十分明白。
「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所有佛的一切弟子众,在过去生中曾供养过一切诸佛。「一切漏已尽」:已得到无漏,证到无漏辟支佛的果。「住是最後身」:现在是最後一个报身,再不受後有,生死永断,永远没有果报身了。「如是诸人等」:像我所说的菩萨和辟支佛这一类的人等。「其力所不堪」:他们也都不能明白这个佛法。
「假使满世间」:我假设满世界的人。「皆如舍利弗」:都有如舍利弗这样的智慧。「尽思共度量」:穷尽他的思想和智力,来揣测佛的智慧。「不能测佛智」:也还是无法测量佛的智慧。
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後身
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
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
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
佛具足圆满了权实二智。权智是随机说法,方便度生;实智是专讲实相的智慧,真实的智慧。所以他说「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前面只说满一个世界,,现在说十方的世界,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国土十方世界的众生,都有像舍利弗一样的智慧,可是舍利弗虽然有智慧,但只是权智,而不是佛的实智。「及余诸弟子」:和其他所有佛的弟子。「亦满十方刹」:也充满了十方世界。「尽思共度量」:挖空心思,共同来度量、揣测佛的智慧。「亦复不能知」:也还是不能知道佛的真实智慧,这是指小乘声闻弟子。
「辟支佛利智」:辟支佛是中乘,他的智慧比声闻更高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