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方便品第二
,这就好像旁人吃饭你不能饱,所以自己要躬行实践才算。
「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说四谛的法门,告诉一切声闻众。又说十二因缘法,来教化缘觉乘的弟子。「我令脱苦缚」:佛的这种慈悲心,就是使得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因为无常迅速,你如果不修行,无常鬼是不讲人情的,等到他来请你去见阎罗王的时候,他是一点也不客气。你就是用几个钱来收买无常鬼,叫他延缓一个时期,让你多活几年,那是办不到的。无常鬼他不受贿赂,不像我们人间的贪官污吏,见钱眼开,什麽事情都可以做得到。所谓钱可通神,你一有钱,办不到的事情也办到了;你犯法,拿钱来,法也不犯了。可是无常鬼就没有这种贪心,他不贪钱的。「逮得涅盘者」:逮就是到,已得到涅盘的果位。「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佛为一开三,为唯一佛乘而开三乘。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乘最终的目的,就是佛乘。而现在到最後的时候,我要说佛乘这实智的法。「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一般众生,无论到那一个境地上,他就执著于那个地位上而不移动了。甚至在地狱里的,有地狱的执著;在畜生里,有畜生的执著;在人里边,有人的执著;在饿鬼里边,有饿鬼的执著。所以说处处著。「处处」就是无论在那一个境地上。在家庭五伦:兄弟父母祖,也各有各的执著;在国家政府机关里,每个部门,每个阶层,亦有他的执著。佛所说的法,就是为破众生的执著。为什麽有佛法?就因为你我有执著。若没有执著,何用破执著的法呢?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盘。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尔时大众中」:在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偈颂之後。这一段经文是结集经藏的时候,阿难尊者所说的。在大众里边「有诸声闻」,是修四谛法而悟道,属于声闻乘。又因闻佛的声音而悟道,所以叫「声闻乘」。「漏尽阿罗汉」,诸漏已尽。即得到漏尽通了,不受後有。没有无明、烦恼,也没有一切的习气毛病,亦即无漏的意思。有漏呢?就好像一个瓶子,里头有个窟窿,一装水它就漏。这跟我们的身体一样,也有很多的窟窿,故凡夫身称为「有漏」。阿罗汉是梵语,译为「应供」,又叫「杀贼」、「无生」。在诸阿罗汉中,有一位长老阿若憍陈如,也是梵语,中文翻成「最初解」。因为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先到鹿苑去度憍陈如;其前身就是金刚经中那位歌利王。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愿:成佛之後首先要度割截他身体的歌利王。所以他成佛後,首先到鹿苑去度五比丘,而阿若憍陈如最初证得罗汉果,所以叫「最初解」;又因为他明白他本来的根性,因此又叫「解本际」。「千二百人」,上列罗汉众共一千二百人。
「及发声闻辟支佛心」:就是发心求声闻和缘觉乘的比丘、比丘尼。出丘有三种意思乞士、怖魔、破恶。比丘尼就是出家的女众。优婆塞就是近事男,优婆夷就是近事女,亦即亲近三宝的在家居士。每一个人都有这麽一个想法:现在释迦牟尼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什麽缘故现在说了又说,殷勤的赞扬诸佛的方便法门呢?殷勤就是很欢喜的,说了一遍又一遍。佛在前面先用长行来赞叹,接著又用偈颂来赞叹,所以叫殷勤。亦即将所说的大道理,郑重其事,丝毫不苟,以各种方式重复说出。「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这时,上列各部众弟子,都这麽说:佛所得到的法,是微妙不可思议;佛所演说之法其旨趣、理体,亦是很难了解的。「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所有的声闻乘和缘觉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