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一 方便品第二
乘,分别说三」:本来是唯一佛乘,更无余乘,如果一开始,就叫众生成佛,那一切众生都不会相信。所以十方诸佛,都是先说小乘法,引导一切众生,由小而大。「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假如他自己说已经得到阿罗汉果。「辟支佛」:已经得到辟支佛果了。「不闻不知」:也不曾听这个唯一佛乘的真实妙法,也不知道「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他也不知道诸佛如来是为了教化菩萨而成佛果。「此非佛弟子」:这一种人不是菩萨。「非阿罗汉」:不是声闻乘。「非辟支佛」:也不是缘觉。为什麽他不是菩萨?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因为他既然得了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菩萨果,就一定会相信我所说的这个妙法,其根性一定是很深厚的。如果他不信呢?他就没证得阿罗汉果,没证得辟支佛果,也没证得权乘的菩萨果,他只是增上慢的种族。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後身。究竟涅盘。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後。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後。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释迦牟尼佛,又告「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这一些比丘、比丘尼,他们说自己已证得阿罗汉果。「是最後身」:这个报身也是最後一个报身,以後不再受後有。「究竟涅盘」:说他们已经得到究竟涅盘,常乐我净了。「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不再向上发愿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这一类人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贡高我慢,增上慢的人。「所以者何」:是什麽原因呢?「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假设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他再不相信这「妙法莲华经」的话,是没有道理的。「除佛灭度後」:除非在佛灭度之後。「现前无佛」:现在没有佛。「所以者何」:是什麽原因呢?「佛灭度後」:在佛灭度後。「如是等经」:像「妙法莲华经」这一种经。「受持读诵解义者」:能受持、能读诵、能明白这种道理者。「是人难得」:不容易找到能讲解妙法莲华经的人,因为没有人明白,所以众生不相信。「若遇余佛」:或者遇见他方世界的佛。「于此法中」:对「妙法莲华经」中这种开权显实的道理。「便得决了」:他们就可以明白了解。「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你们这一切声闻等众,和菩萨等众,应该专一其心的信解受持。「受持佛语」:受持佛所说的这种法。「诸佛如来,言无虚妄」:诸佛所说的话,没有假的,都是真实不虚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没有其他的三乘法,唯一的只有这个佛乘,所以你们切不要生出怀疑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尔时世尊」: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世尊。「欲重宣此义」:想把这一种意思重说一遍。「而说偈言」:而说愒颂。

    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

    佛刚要讲法华经时,会中有五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皆退席。为什麽?因为他们有增上慢,或者就是狐疑不信。

    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

    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

    他们也不明白自己的过错、毛病,乃因戒德不充足、有缺憾,而又紧守护著自己的毛病。「瑕疵」即毛病。凡是受了戒的人,必定要持戒。不管是菩萨戒、八关斋戒,或沙弥十戒,必要持戒精严。否则,就像水瓶有一个窟窿,总是装不满,总是有漏。「护惜其瑕疵」。瑕疵,本是玉石上的缺憾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法华经简介 >法华经目录 > 卷一 方便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