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一 方便品第二


    话头他参不了,却学会了口头禅,及照葫芦昼瓢的功夫:「二乘人都不明白大乘佛法,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话不是那麽说,二乘人亦是由凡夫开始,逐步上升。若凡夫能明了大乘道理,即刻就能证得大乘果位。一如学校分为小、中及大学程度,学生们都依此程序而逐步升学。但是有人若能勤苦自修,虽然未进过学府,本著自己勤奋好学的精神和毅力,一样能得到大学程度的知识与学问。

    我们虽然身为凡夫,可是在机缘成熟时,一样得闻无上甚深微妙法。当初的二乘人亦是在法华会中才得闻大乘佛法,而回小向大,进修大乘法门。我们何其幸运,现在即能直截了当,得闻、思、修大乘妙法。已知难遇能遇,当作难行能行者。

    「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勇」,就是无畏于生死,无惧于任何困难。「猛」,即猛利。「精进」,不懈息之义。「名称普闻」:诸佛于修道时,勇猛精进,普遍薰闻,故不求名而名自来。「成就甚深,未曾有法」:这种微妙甚深之佛法,是前所未有。「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虽然佛陀善于权巧方便法,因人施教,应病予药,但是根机太钝的人还是不能明了其义。

    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前文的「意趣难解」,佛所说的法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深者见深,浅者见浅,所谓「一音演说法,随类各得解」。佛陀虽然只是用一种声音演说佛法,却能令一切众生都听得懂。不管是人、鬼、神、菩萨、声闻、缘觉等都能随其根机而获得法益,但是却未能完全明了佛之意思旨趣,因为佛境是太微妙深奥而难信难可见。佛所说的每一个道理,内已包罗万有,但是众生根性低浅,不能闻一知十,闻十而知百,不能彻知彻见。

    「舍利弗!我从成佛以来,以种种因缘,为钝根者说过去现在未来种种善恶因缘。又以种种譬喻,为中根者广阔演说;以无数巧妙方法的教诲,引导教化众生,令众生远离顽迷及贪著」。所谓「善巧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一切世间法,都是尘劳。然而,以佛之大愿力,能使众生,生于尘而出尘,在世间而能出世间。这即是佛力接引。「接引」,同义于孔子所说的循循善诱;以次第循序之方法教化诱导众生。同理,一个不善于教导之教师,很容易就把学生「教跑」了。而一位教导有方的老师,却会引起许多人慕其名而甘拜为师。

    佛法亦复如是,佛以权巧方便法,先教人修四谛而证得圣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如是之人修十二因缘,证到缘觉的果位後,佛慈悲演说种种譬喻因缘,以方便义,令他们回小向大,行诸菩萨六度行门。佛明白一般众生的心理,故先教他们修小乘法。等到他们已修证得阿罗汉果,才开权显实,而进一步教他们修菩萨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由小向大。

    「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如来二字,是实智之义。从真如实相中而得成佛,故名如来。「方便」,权智也。由于方便善巧,故能以种种因缘譬喻广演言教。「知见波罗蜜」:即能权实并用,事理圆融。彻法源底,了法本空,名佛知见。到于彼岸,名波罗蜜。「皆已具足」:解行皆已具备满足,权实悉究竟。

    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有数量,性本空寂,故无罣碍。所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力无所畏」:即是如来的十种力量,及四无所畏。「定」,也是三昧。「禅」,是梵语,具足为「禅那」,译作「思惟修」,又叫「静虑」。妄念若能歇止即有定力。然而修定非止于结跏趺坐,无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法华经简介 >法华经目录 > 卷一 方便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