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譬喻品第三
观天地万物荣凋,修十二因缘法而证得辟支佛果。生于有佛之世为缘觉,生于无佛之世为独觉。辟支佛多居于深山幽谷,不与外界接触,修行证果,成辟支佛。佛乘,「佛」是梵语,中译为「觉」。「觉」分为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与凡夫有别,凡夫是不知不觉者,而佛能自觉,并且能觉他,既然自利又能利他。自觉觉他之行皆圆满,故谓「三觉圆,万德备」,名为「佛」。「佛乘」是异乎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者。法华经载「唯一佛乘,更无余乘」。声闻、缘觉、菩萨皆权便之法,唯有「佛」法是实法,开权显实。
第二次转四谛法轮佛又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第三次转四谛法轮佛又说:「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佛初对憍陈如三转四谛法轮,法华经此文亦是示以苦集灭道之道理。
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汝等但当勤修精进。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
佛保证你若依大乘法修行,必能成佛,绝非虚妄,汝等一切众生当勤修精进。若不勤修精进,犹如说食数宝,所谓:「终日数他宝,自无半分钱,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楞严经上亦说:譬如说食,终不能饱。必须勤修精进。精进分身精进,心精进。拜经、念佛、打坐、持咒是身精进。否则,心猿意马,妄想纷纭,故要身精进。心精进是常念兹在兹。佛法是要身体力行,「说得好,说得妙,不实行,不是道。」单知而不行,就得不到其妙处,要精进修行才有所裨益。
「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佛说方便法,诱骗众生出火宅,谓有鹿车、羊车、牛车于门外,待彼等出离火宅後,与之大乘。「诱进」众生,犹如佛空拳度子,见小孩将掉进井中,一时情急,告以此子他手中有糖,孩子闻语即回头,朝佛处爬。小儿得免坠井,而佛手中实无糖。众生欲离三界,则应受佛「诱」而离火宅矣!
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稳快乐。
佛复作是言,汝等众生当知此三乘法,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三乘法皆为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所称叹,此三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接引众生的法门,故赞叹之。「自在无系,无所依求」:得自然智则自在,即得他心智,明白一切众生的心意,则得自在。「无系」即得解脱,无罣无碍,远离颠倒梦想,得最高智慧,把一切放下。「无所依求」: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即已了生死。我们的自性是「能依」,生死是「所依」,已了生死,即无所依。何谓无所求呢?诸漏已尽,梵行已立,即无所求。若能无所依无所求,就能证果,了生脱死。
「乘是三乘」:乘于三乘车上,以无漏之五根:信、进、念、定、慧,勤加精进,五根能增进善根,而生五力(信、进、念、定、慧)。「觉」是七觉支:1、择法觉支,择善而从之。2、精进觉支。3、喜觉支。4、轻安觉支。5、舍觉支。6、定觉支。7、念觉支。又叫七菩提分。「道」是八圣道:1、正语。2、正见。3、正思惟。4、正业。5、正命。6、正念。7、正精进。8、正定。「禅」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初禅有三天,二禅有三天,三禅有三天,四禅有三天。这是凡夫禅定的境界,无想天是外道禅定的境界,五不还天是圣人禅定的境界。四禅天人修禅定,而人在人间参禅打坐亦可达到这境界。修禅定的人打坐入定达初禅天的境界,叫离生喜乐地,得禅悦为食之乐,但觉身心舒畅,快乐而不知时日已过,好像虚云老和尚在终南山入定坐了十八天,也是得这境界。诚心用功修行,参禅打坐就可得这境界,这初禅的境界,非独天人的境界,而是修道人以凡夫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