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当先温其里,本方即不可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两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译文】
少阴病,得病两三天时,既有发热等表症,亦有少阴阳虚症,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微汗解表。因为病才两三天,尚无吐、利等里症,故用温阳微汗解表法。
【评析】
本条讲少阴病兼表症势较缓的治疗。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
少阴病,得之两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译文】
少阴病,得病两三天以上,心中烦躁不安,不能够安眠的,主治宜用黄连阿胶汤。
【评析】
本条讲少阴病,阴虚阳亢的症治。
邪犯少阴,往往可因体质因素而发生寒化与热化两种不同的症候,如素体阳虚,病邪从阴化寒而成寒化症,提纲中所举脉微细、但欲寐,是其典型脉症。本条得之两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是为少阴病的热化症,因病邪从阳化热,阴虚阳亢所致。寒邪化热伤阴,仅是少阴热化症的一个方面,也可由阳明之热灼伤真阴而成,程扶生说:“而心烦不得卧者,是阳明之热内扰少阴,故不得寐也”。还可因感受温热之邪,内灼真阴而致。事实上,无论是由寒邪化热,或阳明之热灼阴,或温热之邪,只要具有真阴伤而邪热炽的脉症,就可确诊为少阴热化症。少阴病,得之两三日以上,便呈现心中烦不得卧,说明肾水素亏,邪从热化,肾水不足,心火亢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则心烦不得卧。是症当有咽干口燥,舌红苔黄,脉沉细数等症。是症既有阴虚一面,又有邪热一面,故治疗以黄连阿胶汤育阴清热而交通心肾。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原文】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①,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注释】
①口中和:口不苦,亦不燥渴。
【译文】
少阴病,患病两三天,口中不苦不燥不渴,病人背部怕冷的,当用艾灸灸少阴经穴,主治宜用附子汤。
【评析】
本条讲少阴病阳虚寒盛的症治。
少阴病一两日,口中不燥不渴,可以知道里无邪热。背恶寒,乃阳气衰微之征,与太阳表症恶寒,以及阳明病白虎加人参汤症的背恶寒,有根本性的不同。太阳病的恶寒,是风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所以与发热头痛脉浮等症同时并见;阳明病白虎加人参汤症的背恶寒,是由于邪热内炽,汗出太多,肌腠疏松,或阳郁于里所致,故必口中燥渴引饮。三者虽各有恶寒见症,但以性质不同,故治法亦迥异,在临床上必须详细予以鉴别,才不致发生错误。本条对附子汤症的叙述,很为简略,应与下条症状联系起来研究。
由于本症附于阳虚阴盛,所以在治疗时以附子汤温经散寒,补益阳气,同时可以用灸法回阳急救,壮元阳,驱阴寒,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