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水谷得不到蒸腐。从“不可攻表”四字来看,可知本条一定兼有表症。由于阳虚阴盛,即使兼有表症,也不可治表,在“太阳篇”里已经指出里虚挟表的治疗原则,与“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的条文参看,其理自明。若误用发汗,汗出则阳气外越,里阳益虚,阳虚气滞,则腹部胀满。

    【原文】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①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注释】

    ①下重:肛门部有重滞之感。

    【译文】

    下利而脉沉弦的,多有后重的感觉;若脉象大的,是腹泻还在继续发展;若脉象微弱而数的,是腹泻将要痊愈,虽然发热,也不会有危险。

    【评析】

    本条讲脉症合参,判断下利的预后。

    下利而有里急后重,这是痢疾的特征。如果是一般腹泻,大多泻下如注,肠鸣腹痛,泻后觉松,绝无下重的感觉。本条的主要精神是从脉象上讨论痢疾的症状和预后。下利属里症,沉脉主里,为脉症相得,而弦脉主痛,李士材说:“沉弦内痛。”下利脉沉弦,为邪结在里,由于大肠气机壅滞,所以肛部下重。脉大是邪势方张,《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大则病进。”所以说“脉大者为未止”。关于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这是正复邪退的脉症。

    【原文】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①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②,下虚③故也。

    【注释】

    ①郁冒:郁闷眩冒,乃虚阳奋与邪争,邪将从汗解的先兆。

    ②其面戴阳:病人的面色发红,红色为阳,犹如阳气戴在上面,故称戴阳。

    ③下虚:下焦虚寒。

    【译文】

    腹泻食物不化,脉象沉而迟,病人面部微发潮红,体表轻度发热,这是下焦阳虚阴盛,虚阳上福若病人四肢厥冷轻的,则阳虽虚而不甚,阳与阴争,故眩晕昏冒、随之汗出而病解的现象就一定会出现。

    【评析】

    本条讲利戴阳轻症,兼微邪郁表,可郁冒汗解。

    下利清谷,脉沉而迟,虚寒症无疑,但脉不微细,手足微厥,表明阳虽虚尚不太甚,结合面少赤,身微热,因知兼有轻微的表邪,还有汗解的可能。不过,阳气毕竟已虚,所以汗解之前发生郁冒,这是正气蓄积力量与邪剧争的反映,正胜邪却则得汗而解。“其面戴阳,下虚故也”,就是对郁冒汗解机制的说明。

    郁冒,不仅头目眩冒,还有郁滞烦闷的感觉,与时时自冒者死的昏冒不同,昏冒是不会有郁滞烦闷的感觉的。简言之,郁冒为正与邪争,昏冒为阴竭阳脱。本症可能汗解,是阳虚未甚,如果阳虚至极,决不会汗出而解,而是汗出随亡。

    【原文】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译文】

    下利脉数而口渴的,即将自然痊愈,假使不愈,可能发生大便脓血,这是因为里有热邪的缘故。

    【评析】

    本条讲阳复太过之便脓血症。

    虚寒症最喜阳复,但阳复不能太过,太过又会产生新的病变。本条下利脉数口渴,是为阳气复,所以有自愈的趋势。下利而阳气恢复,固然是向愈的佳兆,但阳复太过,又往往因阳亢而致伤阴,热伤下焦血络,从而酿成便下脓血的变症。

    【原文】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①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注释】

    ①晬时:一昼夜的时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