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条讲邪盛里虚者,难治。

    本条为阴寒内盛,阳气外浮而呈现的发热厥利。

    【原文】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

    【译文】

    外感病,脉象促而四肢厥冷,治疗可用温灸法。

    【评析】

    本条讲阴盛阳虚厥逆而脉促的,可用灸法。

    本症的脉促与手足厥冷同时并见,乍看起来脉症似乎不相符合。如谓脉促属于阳盛火亢,则手足厥冷,当是热厥的症候。既是热厥,则不能采用灸法治疗。

    【原文】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译文】

    伤寒病,脉象滑利而手足厥冷的,是为里热所致,应当用白虎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热厥的脉象与治法。

    厥有寒厥和热厥之分,症状亦有先厥后热与先热后厥之异。“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即为寒厥,其具体症状除文中所述外,必兼有脉微细、小便清长、苔白、口和等脉症,故当以温药治疗。本条厥冷而见脉滑,可以断定厥的性质不属虚寒而属实热,因为热邪深伏于里,阳气反而不达四肢,故手足厥冷,与“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的机转是一致的。

    【原文】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译文】

    手足厥冷,脉象很细,好像要断绝一样的,主治用当归四逆汤。

    【评析】

    本条讲血虚寒凝致厥的症治。

    本症的手足厥冷,是血虚寒凝,不能荣于脉中,所以脉细欲绝;四肢失于温养,所以手足厥寒。假使不是脉细欲绝,而是脉微欲绝,那就不是本方所能主治,必须用通脉四逆汤,着重回阳救逆。本症大多因平素血虚,外感寒邪,气血被寒邪所遏,流行不能通畅所致,故用当归四逆汤以养血益营,温通血脉。

    当时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译文】

    若病人体内素有寒饮停滞,而又见上症的,治疗可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评析】

    本条讲血虚营寒兼有寒饮的治法。

    本条紧接前条诸症,假使患者平素有久寒或寒饮宿疾,在使用当归四逆汤时,应当再加入散寒涤饮降逆温中之吴茱萸、生姜以治其久寒,即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张锡纯谓“内有凝寒,重加吴茱萸、生姜,温通经气”,并辅以清酒,扶助药力,散久伏之寒凝。根据临床所见,本症常兼有巅顶痛、干呕、吐涎沫,或寒疝症瘕等症状。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二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大枣二十五枚(擘)。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原文】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①,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注释】

    ①内拘急:腹中挛急不舒。

    【译文】

    大汗淋漓,而发热仍不退,腹中拘急,四肢疼痛,又见腹泻、四肢厥冷而怕冷的,是阴盛阳亡的征象,主治用四逆汤。

    【评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