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十、“府院之争”:一场新的斗法开始了
    黎元洪接任总统后遇到了第一个麻烦,那就是接任的法律依据是1912年制定的《临时约法》呢,还是1914年袁世凯时期的约法?

    在6月6日的国务院通电中,段祺瑞称“副总统黎元洪代行中华民国大总统之职务”,所谓“代行”,依据便是袁氏约法,其中规定“大总统因故去职或者不能视事时,副总统代行大总统职权”,但期限只有三天,不能继任。

    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自命为北洋系的接班人,他当然不希望将袁世凯一踩到底,因为对袁世凯过多的打压贬斥反会损害自己的合法性,此所谓“投鼠忌器”是也。为了表示自己继承的是袁世凯北洋系的衣钵,老段在必要的时候还得将袁世凯的牌子扛出来为自己树威,这也是他坚持袁氏约法的原因所在。

    对于老段的说法,南方护国军方面当然不能接受。他们认为,袁世凯帝制自为,早已丧失了合法性,袁世凯制定的约法,也是其称帝的一个工具,断断不能成为黎元洪接任总统的依据。因此,黎元洪继任总统应该是按照民初的《临时约法》继任,而不是什么“代行”。

    护国军方面对段祺瑞说法的驳斥,聚集在上海的两百多原国会议员也纷纷表示赞同,他们发表联名通电,要求以《临时约法》和1913年国会制定的《大总统选举法》继任前总统袁世凯的任期至民国七年十月止(即1918年10月)。国会议员们之所以坚决要求按《临时约法》来处理总统继任问题,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按袁氏约法,第一届国会的恢复将遥遥无期;而要按《临时约法》,被袁世凯解散的第一届国会将重新恢复,议员们可以再次行使他们的权力。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接任总统的法律依据,从小里说,是关系到黎元洪、段祺瑞及议员们切身利益问题;往大里说,这可是关系到民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大问题。

    处于风口浪尖上的黎元洪,此刻却支吾其词,两边都不敢得罪,也不敢轻易表态。从感情上来说,黎元洪愿意接受南方的说法,因为按《临时约法》的规定,他可以名正言顺的继任总统,而且任期有两年有余;如果要按袁氏约法的话,他只有三天的代行期,虽然他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大总统,但难保实权在握的段祺瑞中途会不会变卦。在北洋系的包围下,黎元洪也不好公开响应南方的意见,只能装聋作哑,静观其变,以换取段祺瑞的支持。

    在各方的压力下,段祺瑞却并不想把这个问题搞得太清楚,他一会说黎元洪接任总统是“代行”,一会又说是“继任”,再不然就用一个中性的词,“接任”,以图蒙混过关。但老段越是心虚,南方就越是揪住不放,各种质疑、质问乃至抗议的通电如同雪花般的飘到了国务院,非要把两个约法的事情问个明白不可。

    事实上,不论是民初的《临时约法》也好,后来的袁氏约法也罢,老段其实都不喜欢。因为按民初的约法,虽然大总统的权力是虚、总理的权力是实,但国会的权力太大了,总统和总理都要受到国会的严格监督和极大限制;而按照袁氏约法,总统的权力又太大,总理不过是总统的执行人角色。

    由此,老段提出一个自己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仿照民初临时参议院的召集办法,由各省各派三名代表赴京组成“修正约法委员会”,以制定一个新的约法发布执行。对此,无论是南方护国军方面还是上海的议员们,都纷纷表示反对。要知道,南方护国军争的正统地位,而议员们要的是恢复国会,老段抛出的这个什么“修正约法委员会”,不痛不痒,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些人的用意和利益,他们如何肯轻易答应。

    不要说南方护国军和议员们不答应,就是北洋系内部也不以为然,譬如和老段同样老资格的冯国璋就不甚赞成,他的代表与南方互通声气,明里暗里的拆老段的台。正当各方为此事争执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简介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目录 > 三十、“府院之争”:一场新的斗法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