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〇 润物细无声——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王直
来到餐厅开始吃早饭。

    餐厅宽敞明亮,里面布置得温馨宜人,餐具干净简洁。早餐品种齐全,花样繁多,过去只有稀饭一样,现在有了豆浆、牛奶,这些都是社会上爱心人士赠送的。除了喝的,还有茶叶蛋、锅贴饺、包子、馒头、糍粑、春卷等江南特色的早点,这些都是孩子们百吃不厌的食品。

    吃完早餐,孩子们走进教室拿起书包背好,来到广场上集合。这时王直会准时来到他们面前,问问情况,叮嘱几句。然后带着孩子们出发,王直走在孩子们的前面,孩子们跟在后,一个白头发的老人领着一群年幼的孩子,他们快乐地走在田野上,成为乡村里的一道风景。

    放学了,孩子们在操场上排好队,王直又来到学校,把孩子们接回家。

    回来后,热气腾腾的饭菜已准备好了,孩子们依旧排着队进入餐厅。中午的菜有马铃薯、鸡翅膀、鸭腿、白菜炒豆腐、炒肉丝等,营养搭配非常合理,而且经常变换花样。

    到了夏天,为了让学生们下午上课时精神饱满,王直规定孩子们必须午睡,他经常搬把椅子坐在宿舍的门口亲自看护着。

    为了不使孩子们的生活封闭,每周二、四、六下午放学的时间,孩子们可以结伴去街上买一些生活日用品。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王直特意准备了一本外出登记簿,每个外出的孩子几时外出,几时归来,都详细记录,不漏缺一个。如果不想上街,孩子们就可以去图书室看书,图书室里有数千册图书,还有计算机,孩子们可以看书,可以上网查找学习资料。考虑到男孩子好动,王直就买来了篮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让他们适度地运动。

    晚上,王直联系的老师就来给孩子们辅导,孩子们都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着。到了晚上9点,王直安排值日生送来一杯牛奶,给孩子们补充营养。晚上10:40,最后一节课下课,孩子们回到宿舍休息,值日生开始打扫卫生。

    王直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孩子们丰厚的回报,在王直这儿住校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过去在家里有不良习惯的孩子,也变得热爱学习了。

    多年的助教工作,王直发现,在乡下的孩子中,有些孩子家庭困难,处在贫困线上,稍一放松就可能辍学,有的虽然考上了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远走他乡去打工了。为了帮助这些孩子,王直就开始利用自己的老关系,到江苏、浙江一带去募捐,让企业家与困难的孩子结成“一对一”的爱心资助。12年来,许多受资助的孩子因此而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请听大学生沈珊珊在感恩会上的发言:

    “我叫沈珊珊,今年大学毕业了,在合肥找到了工作,马上就要正式上班了,我要让这个好消息和王爷爷一起分享。

    “回忆过去,上大学对于我来说,曾经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梦想,我的中学生活全靠爷爷奶奶拾破烂维持的,随着我上学学费越来越贵,家里的生活也难以维持下去,就在走投无路面临失学的时候,高三那年,我有幸认识了王爷爷。他了解了我的情况后,便极积帮我联系了资助人,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使我安下心来学习,顺利地考取了大学。

    “王爷爷的爱心资助已经走过十二个年头了,这条路王爷爷走得辛苦,很不容易。其实王爷爷本可以安享天伦之乐的,但是他放弃了这份舒适的晚年生活,为我们奔波,尽他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这是多么高尚的风格啊。

    “爱心是需要传递和延续的,我希望将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沈珊珊的发言代表了一大批孩子们的心声,也是一个成长的留守儿童对王直工作的高度评价。

    创办“王直助教中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一〇 润物细无声——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王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