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 润物细无声——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王直
忽然,院子里响起一阵歌声,原来是同学们排着队伍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当他知道这些都是留守儿童时,姚震的心里才振作起来,他想我的爸爸妈妈虽然不在身边,我也要向他们一样好好学习。
在助教中心里,姚震的学习成绩一路上升,过去身上的许多毛病也没有了,妈妈在电话里听了十分高兴。别人常问他想不想家,姚震说:“不想,这里就是我的家,一个幸福的家。”
目前,王直助教中心里,有新疆、北京、贵州等地的学生一百多人。他们都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着,勤奋地学习着。
九年级学生路庆岭在日记中写道:
在王直助教中心这个大家庭里,有这样一位可爱的小弟弟,他的名字叫薛刚,今年11岁,读小学三年级,他的家离这里有90多里远。他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后来听别人说王直助教中心好,他爸爸就实地来察看一下,果然名不虚传。他爸爸回去后,就把他送来了。
薛刚活泼开朗,会打球,会下棋,很快我们就融入到一起了,我们都称他为小弟弟。小弟弟很快乐。每当图书室开放时,他都会坐在里面读书。通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小弟弟增长了许多知识,经常用学到的知识和我讨论问题,有时问得我这个高年级的姐姐也哑口无言。
弟弟说他在这里有家一般的感觉,王爷爷对我非常关心,就像我亲爷爷一样,身边有很多人疼我,爱我,他们让我感到温暖。让我感到,即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我也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八年级云南哈尼族小姑娘小噢布在日记中写道:
我是一个来自云南哈尼族的女孩子,三年前,我从那个遥远的地方来到了王直助教中心,中心虽然不大,但却布置得幽雅、干净、清新,让人看了舒服,从此,我就爱上了这里。
转眼几年过去了,我在这里受益匪浅,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让我懂得了做人。过去,我总误认为世上好人不多,现在我才明白这世界是多么美好,一些好心人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我们,党和政府的春风滋润着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
我有时想,在中国的其他地方,有没有像王爷爷这样的人呢?
未来还很长,人生还很长,有一天,我也会离开这个给我温暖、给我快乐的地方,但我将永远记住这里——我永远快乐的家!
载誉归来
王直老人的事迹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亲自到助教中心,对留守儿童的现象进行调研,对王直老人的奉献给予肯定和帮助。
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10~17岁)约有5800万人,如何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管理成了一个摆在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这些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是一个长期飘忽着的身影。是可望不可即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他们长期处于物质匮乏与精神困惑状态,可是他们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时代进步的牺牲品,他们与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们的生存发展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2006年2月底,中央电视台制作“春天的约会——关注留守孩子”的一档节目,曾三次来电邀请王直去做嘉宾。2007年3月,《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十余家新闻媒体对此都作了典型报道。
2007年4月,电影《春风化雨》,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共宣城市委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