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长跑者徐茂——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徐茂
的生理身高与心理身高会长得更高更高,儿子脚下的路会走得更远更远。
<er h3">二
爱子莫如母。
母亲随徐茂进入大学。但作为母亲,当然不情愿成为儿子的累赘,决意出校打工,自食其力。儿子拗不过母亲,只好陪母亲去应聘。
徐茂的母亲,中等身材,壮壮实实,生得清清爽爽,长得干干净净,一看便是个能干的人,也是个勤快人。结果,在一家颇具规模的餐馆,徐茂的母亲顺利应聘,包吃包住,月薪千元。
徐茂少了后顾之忧,心情何其畅快,一时之间,信心满怀,只觉得“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为重庆工商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7级1班新生,徐茂提前三天便进入了大学校园。
认到一个人可能简单,但认识一个人却很难很难。徐茂有幸,他事前绝对没有料到,他因为提前三天进校,竟然就迅速进入了两个关键人物的视野。换言之,两个关键人物凭依极为简捷而有效的方式,迅速认识了提前三天进入校园的徐茂。
这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王仕勇,一个是冉涛。
王仕勇,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199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1994年进入重庆工商大学任教,现任重庆工商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书记才思敏捷,嗜诗如命,大学时代其诗作便频频刊发于《诗刊》、《星星》等核心诗刊,为当时重庆著名的校园诗人。
冉涛,四川师范学院教育系1990级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与王仕勇同时进入重庆工商大学任教,现任重庆工商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冉副书记儒雅睿智,沉稳刚毅,大学时代便相继担任系学生会学习部长、校团委学习部长,为当时南充地区高校系统颇有名气的学生领袖。
王书记第一次同徐茂相逢,便对徐茂留下了深刻印象。王书记当然不认识徐茂,可作为有心人的徐茂,却通过他人打听到了谁是王书记。见着王书记,他便主动请缨:“王书记,开学在即,进校新生众多方方面面的事情也多,有事您尽管吩咐,我可以全力参与接待新生的工作”。徐茂热情似火一席话,说得正忙得焦头烂额的王书记心头如同大旱逢甘霖。
冉副书记结识徐茂,更富戏剧性。开学前的某一个晚上,冉副书记巡查新生宿舍,走进一个房间,他便看见有的学生在忘乎所以地玩电脑,有的学生在天南地北地侃大山,唯有一个坐在墙角床头的学生,正在安安静静地看书。他径直走到那个学生身边,问:“你叫什么名字?”“徐茂。”“你看的什么书?”“《哥达纲领批判》。”得知人名,冉副书记喜出望外,原来此人便是那位他事先已闻其名却未见其人的虽然缺考一科却传奇般考入王书记与他治下的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徐茂。闻听书名,冉副书记更为吃惊,吃惊于徐茂课外阅读之广泛。当得知来人是冉副书记,徐茂便合上书本,赶忙给冉副书记让座,接着便将自己生活与学习的种种坎坷娓娓道来。虽是言及背运,然而,谈吐之间,徐茂却尽显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王书记大学时代便是优秀学生,且颇具诗人气质,对才华横溢朝气勃发的徐茂自是惺惺相惜。冉副书记大学时代也是优秀学生,且精明干练,将“学生领袖”做得名至实归。对徐茂,两位书记当然各有偏爱之处,但偏爱之外,却有更多的共识:徐茂父亲早逝,家道中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徐茂渴望一本,却降入二本,虽然失意却不改进取的初衷。徐茂学而不厌,科科成绩出类拔萃。徐茂以助人为乐,对服务于同学情有独钟。徐茂渴望获得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们就慷慨地为他提供一个平台。徐茂急欲脱颖而出,我们就尽力推助他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