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长跑者徐茂——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徐茂
新学年刚刚揭幕,徐茂便荣任重庆工商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7级1班的班长。
接下来的路,当然得靠徐茂自己走了。毕竟,辩证法历来颠扑不破: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后来的实践作证,书记没有看错徐茂,徐茂没有辜负书记。徐茂一路走来,走得风生水起,走得如诗如歌,走得如图如画,壮哉美哉,好一片姹紫嫣红!
<er h3">三
人若自强,先须自立。
这个自立,即经济上的自我独立。恩格斯说得好:“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谈得上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上层领域的工作。”
徐茂失去了父亲,也就完全断绝了经济来源,生活陡然濒临绝境。20岁的徐茂,自父亲溘然长逝之日,便做出了自己奋斗的抉择。自进入大学前的那一个暑假起始,年年暑假与寒假,他都坚持归返故乡开办高三补习班,他语数理化不拒,日复一日,每个补习班期达至一个月。时复一时,每天课时多达十五个小时。他讲课讲得口干舌燥,讲得嘴皮发麻乃至头皮发麻,但他乐此不疲。每每进入新学期,他在假期中挣得的学费与伙食费便在他的衣袋中鼓鼓囊囊地同他相依相偎地同时返校,他为之气定神闲。作为学生,他超前拥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徐茂补习”已然成为一个颇负美誉的品牌名传遐迩,他为之何其快慰。
自立之后,便当自强。
作为一个学生,自强之首选,当然是学习。徐茂先天丰厚,后天又极勤奋。自发蒙之日起,他读书读得一路顺风,在各个年级在各级学校尽皆如木秀于林。他不仅将课堂知识烂熟于心,而且还将课外书籍读得有滋有味。进入大学之后,更高层次的师资配备,更为丰富的图书储藏,更让他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使他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重庆工商大学一等综合奖学金”和“学习优秀奖学金”他期期都拿,拿得手软。门槛甚高的“国家励志奖学金”他居然也将其收入囊中。林林总总的征文竞赛,他是有赛必赴,赴必获奖。他曾相继荣获教育部工委“建国六十周年读书征文比赛”全国一等奖、“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学生论文竞赛重庆市一等奖、“税收、民生、民主、发展”征文比赛国家三等奖等不胜枚举的多个奖项。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倡导的“传箴言”活动中,徐茂以个人上传短信515条、审核通过261条的不俗成绩被评为“南岸区‘传箴言’冠军”。
徐茂荣获的奖项中有一个奖不能不提。
2009年7月,中共中央党校隆重举办“全国青年大学生培训班”,每个省(直辖市)仅有一名大学生代表,徐茂竟然就有幸被遴选为重庆市大学生之唯一代表,进入中央党校参加培训,同时,他还荣幸地被有关方面指定为这个培训班的班长。在这个培训班,三十几位学员,男生人人皆为人中龙,女生个个都是人中凤,在这个龙飞凤舞的龙凤斋被指定为掌门人,惹得徐茂之外的众多学员对徐茂的来头好一阵猜测,但终归没有弄清徐茂究竟是何方神圣。只是在后来的时日里,凭依耳闻目睹,同学们心目中的徐茂形象才渐渐自模糊而清晰,自清晰而丰满,自丰满而高大。徐茂不仅恪尽职守,将班长的作用发挥得尽善尽美,使培训班得以正常运转。而且,作为一名普通学员,他还分外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加紧复习,同时,还四处查阅图书资料,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某日上课,有关的官员及学者入室旁听。台上,主讲教师突然言及《哥达纲领批判》,并当场提问:“何为‘哥达纲领’?请台下的同学回答一下。”孰料,老师这一提问